笔趣阁

青豆小说>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 120130(第4页)

120130(第4页)

起初许多伙计不会算账,因为不识字只能去柜台结账。而东宫出来的那些人当中有人识字,他们又向薛瑜请教,是以几个月下来林知了只需在柜台等着收钱。

最后算上酒钱不到一千五。

太子问:“去掉酒钱是多少?”

伙计:“四百六。”

父子二人只吃三成。这些菜足够五人吃到撑。太子看向他爹:“鸡鱼肉蛋一样不少,人均不足百文!”

皇帝:“不吃酒?”

太子:“醉醺醺如何做事?”

皇帝无法反驳:“你想怎么做?”

太子给魏公公使个眼色,魏公公随伙计出去结账。皇帝内侍把门关上,在门外守着。此时太子才说:“缩减公使钱,人均不得过百。超过百文自己填补!”

从一顿饭五百以上砍到一百,比坊间百姓还会砍价?皇帝看着太子的眼神尽是佩服,不愧是中秋宫宴上挑了贵妃和二皇子的太子殿下!被废三年,一朝归来下手还是没个轻重!

太子还没说完:“根据各地物价以及收入,明确规定公使钱多少。”

皇帝叹了一口气:“儿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查抄仁和楼的时候你才说过仁和楼掌柜的会巧立名目。这才过去多久你就忘得一干二净。”

太子:“那就叫各地上报明年一年公费开支需要多少钱。倘若一年只有百贯,任他如何巧立名目也不敢超过百贯吧?”

这倒是个办法!然而此举一出,最少有一半以上官员反对!皇帝问太子:“假如王公大臣知道消减公使钱是你的主意,太子,你想过以后吗?”

太子笑了:“父皇是天下之主。我是不是太子,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吗。儿子听说过,十官九贪。反对声最大的那群人中不乏贪官,你查抄几个,一可以充盈国库肃清吏治,二可以得到百姓称赞,三此法可以顺利推行下去。父皇,你不说儿臣不说,史官把此事记在你名下,后人谈论此事只会认为你是一代明主!”

皇帝被“称赞”“明主”等字眼夸得飘飘欲仙。可是一想到消减公费开支会遇到的阻力,他就感到心梗。

这个儿子真会给他找事!

太子:“父皇担心什么?”

皇帝:“担心朝中百官集体撂挑子!”

太子诧异:“父皇不是说笑?”

“你看我像吗?”皇帝一想到上至他亲舅舅,下到知县都给他递折子,脑子就一抽一抽的疼。

太子:“父皇倘若真担心此事,儿臣有个法子。”

皇帝有点怀疑太子居心不良,想变着法的累死他!可是丰庆楼掌柜的告状这事同太子无关。他把太子召过去询问仁和楼是否存在恶意竞争也是临时起意。若不是丰庆楼这事,太子拿不到丰庆楼的账簿,也不会知道朝廷百官每月在丰庆楼欠下多少钱。

缩减公费开支这种事,应当是太子临时起意。

皇帝颔首示意太子说说看。

太子想起去年在东宫书房同薛理的几次长谈。

皇帝要补偿太子,放权给太子,当时太子谨慎过头,五品以上的职位不敢惦记。太子后来见着薛理,建议薛理先去户部当个员外郎。太子向薛理承诺一有机会就把他提上去。

薛理对太子的说辞是六部全是陛下的人太子也无需担忧,最重要的是城外驻军听谁的,金吾卫大将军是谁的人。

当日薛理还问过太子一个问题,如果邻居家财万贯,而我穷的只剩一群手持长枪的兄弟,哪家该感到害怕。

那时太子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邻居有钱我有枪,邻居就是我钱仓!

此刻面对皇帝的担忧,太子明白应该如何回答:“父皇,兵部诸人和金吾卫平日里不敢饮酒?”

皇帝点头。

太子:“儿臣记得丰庆楼掌柜的说过,如今兵部和金吾卫把仁和楼当饭堂。凭仁和楼的馒头三文钱一个,一份红烧肉一份素菜,再来一碗骨头汤,人均百文足够他们吃到撑。”

皇帝:“你是说兵部和金吾卫不会反对?”

“如今他们出来吃饭花不了百文,以后规定人均吃喝不得超过百文,对他们而言并无不同。他们因何反对?”太子反问,“是怕父皇不认识他们,故意给您添堵?”

皇帝:“他们也有姻亲啊。”

太子:“提高军人恩恤,将士遗孤朝廷教养。倘若阵亡将士的妻子在儿女长大前不嫁人,每年也给她一笔补贴。此举和消减公费开支同时颁布,武将还敢反对吗?朝中百官瞬间会想到你拆东墙补西墙。届时就不是父皇和文官的矛盾,而是文官和武将的矛盾。只怕文臣和武将会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结果显而易见,卖弄笔杆子的打不过耍枪杆子的!”

皇帝顿时感到头不疼了:“消减的公费开支应该可以覆盖提高的军需!”

太子:“此事对父皇百利而无一害!”

皇帝疑惑:“百利?”

“北方胡人来袭,将士没了后顾之忧,是不是奋勇杀敌?”太子问,“京师那些地痞都送到军中,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会不会为国库增加许多税收?”

皇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太子继续说:“那些日日在丰庆楼喝酒听曲的文臣倘若联合起来向您施压,就叫他们全部回家种地!科举三年一选不缺人,他们不想干,有的是人干!”

皇帝笑了。

太子困惑:“父皇笑什么?去年春闱选的人,至今还有很多只是挂个闲职。”

皇帝心里感叹,不愧是他一手养大的嫡子!

但凡二皇子能说出太子这番话,有太子的魄力,无需他和贵妃动手,皇帝就会先废太子,立贵妃位后,再立二皇子为太子。

皇帝:“你才说那些人只会卖弄笔杆子。若是一天写十个话本传到民间,百姓在他们的怂恿下会不会弄出个万民书逼朕收回成命?”

太子正巧有件事同皇帝商议,他建议城外皇家用地只留两块,剩下的地分给京郊真正的贫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