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侍郎带着大理寺的人进来就看到一屋子呆头鹅。
今天来的大理寺司直昨天休息,今早到大理寺听说了案件过程也跟户部众人一样。户部侍郎拍拍手,众人回过神来,大理寺司直搬过来一箱子账簿。
薛理无法淡定:“还有?”
“这是少府的。这次的账簿一目了然。请诸位帮忙是因为太多,我们看不过来。”司直说着话向众人作揖,“拜托诸位!”
与此同时,太子也拿到审案结果,他不信,叫少卿把账簿送去东宫。真假账簿对照,确实同账房说的一样。不过太子注意到公使钱,每顿饭的人均消费在五百钱以上。
太子第一反应,等我登上帝位——耳边响起薛理的话,“该哭哭该闹闹,你委屈求全,不一定能换得陛下心疼。”
太子带着账簿面圣,还是那么句话,没被贪官污吏贪去,也被这些朝臣吃干净!
皇帝看到公使费,语重心长地说:“太子,只是吃吃喝喝,又不是被他们贪去。你身为太子,不能这么小肚鸡肠。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叫马儿吃得饱。”
太子:“今天父皇忙不忙?”
皇帝看看奏章:“不忙。”
太子:“儿臣想请父皇吃顿饭。”
皇帝叹气:“去仁和楼?叫朕看看一顿饭多少钱?你都说了,仁和楼卖猪肉,点心极小,饭菜便宜实属正常。”
太子其实早就想去仁和楼,可是东宫外的暗哨让他心烦。他皇帝爹自以为暗哨藏的好,可他也不傻。卖的东西不好吃,还能日日出来摆摊,不是脑子有病,就是家里有钱,吃饱了撑的摆着玩。然而那些人的气质可不像混吃等死的人。
要是皇帝老子跟他一起去,那些人定不会再像跟屁虫似的盯着他不放!
太子盯着皇帝:“你去不去?”
皇帝张张口,想问他的礼数呢。考虑到丰庆楼的结果令太子很失望,他心里不痛快,皇帝不跟他计较,“去去去!朕去换衣服!”
到仁和楼,正好饭点,店里熙熙攘攘,里面充斥着各种味道,皇帝进去就皱眉。忙着迎来送往的伙计下意识问:“几位?”抬起头惊呆了。
魏公公朝他身上一巴掌:“有没有厢房?”
“有,有,楼上应该有。”伙计同手同脚上楼。
皇帝看到他这样,低声问太子:“你的人?”
太子点头。
到楼上,父子俩吓一跳,目之所及全是女眷。
伙计赶忙打开最后一间包房,“里面请!”
太子先进去。
皇帝呼吸一顿,愈发无法无天!
好在太子没有大马金刀地主位坐下,皇帝心气顺了,坐下就问伙计有什么吃的。
伙计先说点心,后说凉菜,接着是热菜,先荤后素,最后是汤。
皇帝:“两份点心,两个汤,凉菜就算了,四荤四素!”
伙计看向太子:“酒水呢?”
太子:“你看着上一壶。”
伙计下去,到后厨想说前主子来了,又担心厨子紧张错把盐当成糖,于是只报菜名。随后叫外请的两个伙计随他上菜。外请的伙计端着两份点心,拿着碗筷和酒,他端着红烧肉和红烧牛腩。
随后下楼看到刚出锅的馒头和煎包,他端两个馒头和四个煎包送上去。
皇帝看到馒头乐了:“仁和楼确实走惠民路线啊。”
魏公公在太子身边伺候,低声说:“殿下,仁和楼的招牌就是这个馒头。”
皇帝脸上的笑容凝固。
魏公公又说:“内有乾坤!”
太子掰开,馒头一层一层的。东宫也有一层一层的饼,但里头加了油。没有油还能做出层次,太子第一次见。
太子大概数一下,十来层。太子忍不住尝一口,心说怕是南方人也能一顿吃四个!
皇帝冲太子伸手,太子把另一半给他。皇帝是个爱面食的,仅仅一口就能吃出比宫里的馒头香,比蒸饼有嚼劲。
魏公公低声说:“听说食客的吃法是馒头掰开夹红烧肉。”
皇帝没打算吃猪肉,准备等太子说猪肉不好吃的时候趁机数落他。因为这个馒头,皇帝忍不住想尝尝红烧肉。
吃不出猪肉的腥臭,肥肉也没有他早年误食的恶心感,瘦肉也不塞牙。可以吃出不如羊肉嫩,让他意外的是感觉比牛肉香。
伙计送上松鼠鱼。外酥里嫩,很新奇的口感。皇帝觉得比御厨做的好。
油炸豆角这种新鲜吃法也让皇帝无法说出“难吃”二字。
这顿饭接近尾声,魏公公出去找个他不认识的伙计上来结账。
第122章吓晕过去
魏公公不认识的伙计,正是林知了外请的两人。二人其中之一见过魏公公来拉银子,另一名同他错过了。
也是巧了,被魏公公叫进来的就是从未见过他的那位伙计。
伙计见魏公公一行衣料极好,说话斯斯文文,又瞧着眼生,估计是第一次来店里吃饭。为了给人留下好印象日后常来,伙计指着点心说四十文和二十文,又说红烧肉多少,松鼠鱼多少,一一同他们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