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不想授人以柄,没有买酒。然而红烧肉、松鼠鱼、糖醋排骨、酱椒肉丝这些菜足矣令户部众人满意。
江南的十月还是深秋的样子,京师的十月已经步入冬日,寒冷的天气合着喝胡椒煮的猪肚鸡,浑身舒畅,户部众人对薛理愈发满意。
除了汤和菜,还有仁和楼日日都会做的点心——鸡蛋糕和雪衣豆沙。
户部尚书和两位侍郎平日里吃家里送的饭菜。今日听说薛理买了四食盒,因此好奇过来看看。薛理就请他们尝尝雪衣豆沙。
户部尚书和两位侍郎的家在皇城西边,离西市和丰庆楼一样近,又觉得以他们的身份去仁和楼,林掌柜会左右为难,以至于从未去过仁和楼。
家里人嫌仁和楼离得远,也不曾买过雪衣豆沙。三人对这个点心早有耳闻就尝尝看。
三人只吃一口就不禁面面相觑,竟然不亚于宫廷点心。
这样的口感换个盘子端到丰庆楼,至少可以卖百文。
原先还觉得丰庆楼前掌柜的小肚鸡肠,看到仁和楼生意好就嫉妒,污蔑仁和楼抢生意。合着不是前掌柜心胸狭窄,而是仁和楼真能抢走丰庆楼的食客。
那么传言兵部和金吾卫诸人把仁和楼当食堂也是真的啊。
户部尚书和两位侍郎顿时觉得以前他们自以为是。
这一点要改,要改!
右侍郎喜欢蛋糕,以往会去西市酒楼打包一份,亦或者叫家奴去买。据说西市的蛋糕和仁和楼同出一脉,他就捏一块。
户部尚书在丰庆楼吃过蛋糕,适合他这个牙口不好的老人,也拿一快。户部尚书做好仁和楼不如丰庆楼的准备,结果令他意外:“这蛋糕,比丰庆楼的绵软?”
右侍郎也吃出来了,“跟西市的酒楼一样。难怪酒楼伙计敢说同出一脉。丰庆楼的蛋糕是仿的?”
左侍郎微微摇头:“前几日我去过,听伙计说,是掌柜的请的江南的厨子做的。好像还是薛探花同乡。薛探花认识吗?”
薛理:“丹阳会做蛋糕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应该不认识。”
左侍郎点头:“我也觉得不会那么巧。否则她可以去仁和楼啊。身为女厨子,跟着林掌柜做事,总比跟一群男人在一起方便。”
右侍郎:“那个女厨子,我见过。听说不干了。”
左侍郎顺嘴问:“回江南了?”
户部尚书见两人都不知道,薛理和其他人的样子也毫不知情,他心里有些得意,“都不知道吧?那位厨娘如今在礼部侍郎赵大人府上。”
薛理心中一突,朝户部尚书看去,故意问:“给赵大人做蛋糕?”
户部尚书乐了:“通明啊,你还真是个年轻人。”
第132章有备无患
没想到尚书大人会那样说,毫无防备的薛理被闹了个大红脸。
而他生瓜蛋子青涩样又令户部尚书开怀大笑。
笑够了,又吃一个雪衣豆沙,户部尚书就回自己办公室。
两位侍郎看着薛理等人还在用饭,各拿一块蛋糕,哪来的回哪儿去。
户部小吏注意到薛理的耳朵都红了,也不好意思调侃他,只当没听见,该吃吃,该喝喝。
秋后是户部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候,以至于薛理到傍晚才把手上的事全部移交给同僚。
暮色四合,六部衙门安静下来,薛理牵马出来,好巧不巧,户部尚书刚刚上马。
户部尚书听到动静回头,看到薛理的坐骑是高头大马,而不是温顺的小毛驴,更不是他以前碰巧遇到的马车,“原来通明会骑马啊。”
薛理:“一直会!以前从人烟稀少的乡野到了繁花的京师不太适应,担心撞到人才选择乘车。”
户部尚书还要调侃,忽然想起几年前一甲三名打马游街,薛探花骑过马,改说:“这匹马不错!”
“林掌柜给我买的。”饶是薛理时常提醒自己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当听到自己的宝马被夸,还是滋生出炫耀的心思。
户部尚书就想问“林掌柜为何给你买马?”惊觉“林掌柜”正是薛理的妻子林氏,尚书脸色变得有些一言难尽,很是敷衍地应一声就打马回家。
一匹马也值得炫耀?又不是只有你有!
户部尚书看着自己的坐骑,我的可比你的好!然而一想到妻子从未关心过他的马,户部尚书回头瞪一眼!
沉不住气的年轻人!
年轻人有些失落。不过户部尚书不懂他的想法乃人之常情,毕竟尚书大人都五十多岁了,他才二十出头,他俩之间隔着一个他还有余,宛如天堑!
想到这些,薛理原谅他,心情雀跃地往家赶。
林知了听到马蹄声就叫弟弟烧火,她炒菜煮面。
薛瑜在和她的衣服较劲。
薛理进门看到妹妹埋头认真的样子心下奇怪,不过还是先把马栓好,给马加些草料。发现草料不多,提醒自己休沐日去市场买谷草和豆饼。
薛理洗洗手到妹妹身边惊得猛然停下:“你绣花?!”
薛瑜心里很烦,闻言瞪他一眼。
薛理:“哑了?”
“你夫人在厨房。”薛瑜抬抬手示意他有多远走多远。
薛理很少看到妹妹这样,愈发好奇,去厨房问林知了她怎么了。
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