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娘无语。
薛二哥:“什么时候都别忘了赚钱。”
林知了点点头,发现窝在薛理身边的小孩很安静,不禁压低声音:“睡着了?”
薛理把小孩抱到怀里,轻轻为他打扇子。
薛二哥见状叫他把小孩放床上睡。
林知了:“屋里闷热。你看鱼儿困得眼都睁不开了,她也不回屋。”
薛瑜揉揉眼睛:“这两年怎么这么热啊?”
林知了:“村里凉爽。月底你三哥去给婆婆送家用,你随他回去住几天?”
薛瑜不想回去。可是过了未时本可以歇息,结果比午时热。薛瑜动一下就一身汗,唯有太阳落山沐浴后才舒服。
“我回去几天啊?”薛瑜问。
林知了:“你也不小了,这种事自己拿主意。”
薛瑜看向她三哥:“三天?”
薛理:“呆够了就跟周嫂子一块回来。”
如今村里很多人天天进城卖煎包和鸡蛋糕,就是周嫂子没空,她也可以跟吴氏或者郑氏一块进城。
意识到随时可以回来,薛瑜问林知了:“待会周嫂子来送菜,你叫周嫂子跟娘说一声,明天我回去?”
林知了:“那是你家。你不是客人!”
薛瑜下意识找两位兄长。
薛二哥:“若是大嫂问你怎么回来了。你就说这是我家,我回来是不是还要提前送上拜帖。”
薛瑜眼睛亮了:“待会就回去?”
林知了:“自己收拾行李。”
薛瑜跑屋里收拾她的换洗衣服,又出来找她的牙刷。
里里外外忙一通,身上的衣服湿了。刘丽娘叫她换上短衣。
薛瑜也喜欢棉麻短衣。虽然她更喜欢绫罗,然而二嫂不许用,她和林知了只能偶尔拿出来看一眼解解馋。
薛理出过一个主意,趁着二嫂不在家拿出去找人做了。
林知了跟刘丽娘合作愉快,她的衣服鞋子又几乎是刘丽娘做的,为了一件衣服惹怒她,得不偿失。
薛瑜有钱,薛理又叫她自己买一件,薛瑜舍不得用她辛辛苦苦攒的钱,就叫他给她买一件。
薛理叫她找林知了,林知了给小姑子一记爆栗,守着两匹布不用买人家的,是不是傻呀。结果是那两匹布至今还在刘丽娘柜子里放着,连跟线头都没少。
薛瑜听到二嫂的话趁机问:“你说富贵人家是不是跟我一样嫌热?我猜不是,他们穿着绫罗——”
刘丽娘打断:“她们有冰窖!”
薛瑜噎住。
林知了感觉日头移到正西方:“周嫂子快到了。”
薛瑜把她的小包拿出来,刘丽娘为她检查一番,又给她系上。
林知了:“二嫂,你屋里是不是有半袋碎布头?”
刘丽娘点头:“回头下雨天没生意,我打算用那些碎布头做鞋。”
林知了:“给她缝个包吧。比小鸽子的书包大两圈,她可以挎在身上。现在这样提着,要是遇到无赖,一伸手就抢走了。”
薛瑜在腰上比划一下:“我在街上见过,巴掌大的小包夸在身上。三嫂说的是不是那样的?”
林知了:“那种太小,只能装手帕或铜钱。”
刘丽娘看出薛瑜很喜欢:“我给你做俩,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窝在薛理怀里的小孩动了一下,刘丽娘倏然住口,怕他醒来也要。
小孩嫌吵,院里安静下来,他换个舒服的姿势又睡着了。
一炷香后周嫂子进来,她嗓门大,又没注意到有个小孩睡觉,几句话把小孩吵醒。小鸽子揉揉眼睛,准备再眯一会,看到薛瑜提着包瞬间清醒:“鱼儿姐姐?你去哪儿啊?”
薛瑜吓一跳,循声看去:“你醒了?我回村住几天。你去不去?”
小孩从薛理怀里跳下来,意识到回村意味着什么又转身扑到薛理怀里,挥着小手说:“你去吧。”
林知了怀疑她三天就会回来,然而直到六月下旬都没回来。月底薛理去给他母亲送家用把妹妹带回来。
刘丽娘一看薛瑜瘦了很是心疼,拉住她的小细胳膊问:“大嫂是不是欺负你了?”
薛瑜下意识看薛理,显然被他训过。刘丽娘急了:“说啊。”薛瑜期期艾艾地说:“大嫂早出晚归。我,我看娘带着小侄儿做饭辛苦,就想帮帮她。没人欺负我。小侄儿会走了,他喜欢往外跑,我变黑了是看着他晒的。变瘦了也是天天跟着他跑跑瘦的。”
林知了捏捏她的小腿,很紧实,没撒谎:“陈文君忙什么呢?”
“三哥知道。”薛瑜拎着包回屋。
薛理:“她和二婶以及表妹在城里租两间房,一间卧房和一间厨房。表妹住在城里,她和二婶早上过去晚上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