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迦汀在电话里听完舒阿姨的讲述,末了给出忠实建议,“您少看点朋友圈。”
舒阿姨说不是看朋友圈,是同小区的住户说的。
闻迦汀顿了下,忽然说:“我觉得我们还是搬走比较好。”
闻迦汀阴阳人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舒阿姨气得挂了电话。
後来她才知道人家说的市三院不是海城市三院,而是XX城市三院。
至于到底是哪个城市的市三院,散播这则新闻的人就皱眉头道:“重点不是医院,而是这个故事给我们做了哪些警示!”
舒阿姨就问:“哪些警示?”
“嗨呀!你没听故事里那个患病的老父亲把儿子都逼疯了吗?说什麽养儿防老全是假的!要我说啊,人老了只能依靠两样东西,一是钱,二是保险——对了大姐,你买保险了吗?”
舒阿姨才意识到这人是从外面混进小区专门讲故事忽悠人买保险的!
到了晚上,闻迦汀从医院回来,居然也问了舒阿姨同样的问题,“您买保险还是买保健品了?”
他聪明到令人发指,连这个都猜出来了。
舒阿姨觉得智商受辱,也觉得下午差点真被那人给忽悠了。
因为难为情,就没搭理闻迦汀。
闻迦汀却还要跟一句,“保险我给您买了,您要嫌不够再买点也不是坏事。至于保健品,您身体状况良好,还是别乱吃比较好。”
舒阿姨:“保健品和保险我都不要。我还没老到那个份上!”
“你说他故意气人吧,他是真的另拿了张卡让我找保险员详细了解産品。你说他贴心为你着想吧,他又时不时说些不着调的话。哎……”舒阿姨跟苏盐说,“我觉得他现在性格这麽跳脱,多半是因为身边没有在乎的人了。”
“可能吧,我不了解他。”苏盐说。
“你怎麽会不了解他呢?前些天我探他口风,他还说——”
“稍等,马上就来。”苏盐转过头对着空荡荡的门口方向说了句之後,对着手机抱歉道,“不好意思舒阿姨,不能跟您聊了,应该是有住户出了状况,员工过来找我了。”
“噢噢,那你忙吧!你先去忙!”舒阿姨只好把没说完的话咽回肚子里。
……
舒阿姨大约每两周联系一次苏盐,每次打电话都挑闻迦汀不在家的时候,但每次聊到後面话题都绕不开那人。
苏盐只是静静听着,并不掺言。
时间久了,舒阿姨打电话来聊到那人的次数也就少了。
在心理和空间距离上,苏盐这才感觉和海城逐渐完成割席。
眼下,苏盐拎着剩下的杏仁奶酪枣和现烤板栗回到住处。
房间就在公寓四楼,是一间只有三十五平的单身公寓,开了门,里面的布置一眼望到头。
幸亏苏盐东西不多,不然真够挤的。
就是委屈了饭团,她有时高兴让苏盐陪着玩巡回叼球,苏盐扔出去她跑去叼回来的小游戏,从这头到那头都不够她两步跑。
因为出去逛了一圈,苏盐回来得比平时晚,饭团当了一整天的留守儿童明显不怎麽高兴,苏盐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蹭着苏盐的裤腿喵喵叫。
苏盐给她喂了点化毛膏,她愈发撒起娇来。
没办法,苏盐换了家居服之後,就抱着她一起挤在房间里唯一的一张单人沙发上。
她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适猫化设计”这个新名词,也想着有一天能在房间各个区域加入可供饭团玩耍的空间设计。
但前提是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
苏盐卡里的馀额依旧紧巴巴,每月以龟速增长,目前来看短期内买一套房并不现实。
但她心态比以前要平和很多。
苏盐後来想通了,房子对她来说其实是家的映射。
一直以来,她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才会对地理坐标上拥有一个具名的物理空间这麽执着。
其实,心理上的归属感才是最重要的,房子是锦上添花,她相信靠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