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蓉顺手在他头顶上也薅了一把:“今儿让孙大娘给你炖肉吃。”
小拾喜得扭起了脖子:“兴生哥还买了些鸡鸭,说要养在院子里吃虫。”
“昨夜听小酒说姑娘房里进了只千足虫,”兴生提着个竹篮过来,里面鹅黄色的小绒团啾啾啾叫个不停“养这些东西以後还能下蛋来吃。”
苏蓉眼睛完成了月牙:“还是你们有见识,这是我怎麽也想不到的。”
“姑娘要的铁锅要等後日才能去拿了,”兴生腼腆道“铁匠这麽大的锅要费些时日。”
苏蓉有些失望,她本以为明日就可以制盐。
“没事,”她安慰到,“正好竈台也要明日才能干,这两日我们正好可以问问村里人是怎麽用井水熬出盐的。”
他们来这里十数天,村民至今还躲着他们。
苏蓉没跟任何一人说上话。
她把小狗放在地上,接过兴生手里的竹笼:“我把这个送去汪婶子,你们去忙吧。”
正好可以去问问村子里的人怎麽都躲着她们。
六个盐民是由一户四口人家,与两个汉子组成,四口人家里最年长就是汪婶。
四十的年岁,瞧着像是五十岁。
苏蓉怜她一大把年纪还下地干活,就让她在厨房里给厨子打打下手,至少不用出去风吹日晒。
“还有积老母鸡讷,”汪婶把竹篓揭开,里面一膨胀着鸡毛的母鸡身下叽叽喳喳躲着好些小鸡崽子。
“过几日就摁饮鸡汤啦。”
“汪婶,你们在这里住了一年多,这儿的村民对你们怎麽样?”
“呢人很正,”汪婶子大声说“唔系他们帮忙,我哋都饿死了!”
汪婶说话带用浓重的家乡腔调,苏蓉要结合她的表情动作才能猜个七七八八。
这句是在夸这儿的村名心善。
“那他们怎麽都躲着我们呢?”
“咩呀,”汪婶子甩手在腮边扇了一掌空气,黑瘦的脸上更兼一些‘我就知道’的小得意。
偏着脸,嘴边挂着笑,斜着眼睛指点她:“佢哋惊你哋啦!”
苏蓉:“啊?”
汪婶子咬着字说:“惊你哋,就系怕,怕你哋。”
她的怕字发音不标准,但做着夸张的口型连说了两遍,苏蓉弄懂了:“怕我们?”
“他们为什麽怕我们?”
“欧听欧新抱讲,”汪婶子也知语言不通,说话时手指着她儿子儿媳的那间房,又指向苏蓉住的木楼“旧时呢度的主人很烂啩,一直想从佢哋身上使钱来用喇。”
她的话夹杂着剑南道这里的半官不官的官味土话,更多的是她的家乡话。
苏蓉听得一头雾水,一直盯着她的动作和表情,意图猜出点什麽。
“以前这儿的人,”她磕磕绊绊的重复汪婶说的话“一直要钱?”
“系呀!”汪婶子手腕一摆,又扇了一掌空气“唔单止系咁样,还要女仔啊!”
“好鬼衰。”
汪婶子越说情绪越激昂,不觉带出更多家乡话,苏蓉懵了好一会儿才明白。
“真是可恶,”她气黑了脸“那二十两也也不该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