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章
丝绸、瓷器、茶叶、琉璃等商品虽然价值不菲,但需求量有限,而布匹却是人人必需,且随着衣物磨损和更换,需求量持续攀升,大明生产的布匹在海内外都备受青睐。
廉价棉布更是大明倾销海外的利器,丝绸瓷器虽贵,却不及棉布这般刚需,其贸易量正以惊人速度攀升。
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设法增加棉花和羊毛的供应量。
所以,削减纺织厂数量的提议,瞬间被否决。
“陛下!”卓敬猛然出列,声音慷慨激昂,“察合台汗国狼子野心,暗中策反草原部落,封锁西域商路,此等行径岂容姑息!我大明铁骑踏破南洋,何惧区区汗国?当以雷霆之势,让其知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中南半岛不足为虑。”朱标指尖划过舆图上星罗棋布的藩国标识,五位藩王扎根南洋,将中南半岛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商贸网络。
商队往来如织,廉价棉花源源不断输往大明,不过是账房先生算盘上的轻巧一笔。
相较之下,舆图西北角的西域宛如刺入帝国掌心的钢钉。成吉思汗的后裔盘踞在广袤草原,察合台汗国的旗帜在丝绸之路上猎猎作响。
“所谓虎视眈眈,不过是说辞。”朱标冷笑,指腹重重按在哈密卫——那里驻守的大明铁骑,早已将西番杀得闻风丧胆;漠北草原上,三万新军正操练着新式马槊,铁蹄踏碎晨霜的声响,便是震慑诸部的最强号角。
这位承天帝的目光扫过群臣,他自然明白,所谓“策反部落”不过是开战的幌子——那些叛逃的部族,早已在大明铁骑的追剿下化作草原上的枯骨。
但借口从来不是重点,收复汉唐故地、将西域纳入布政使司管辖,才是他从登基那日便刻在心里的宏图。
“南洋一战暂缓西征,倒让他们多喘了一年气。”朱标起身,龙袍扫过堆积如山的战报。
这些记载着海战大捷、藩国归附的文书,此刻都成了西征的注脚。他望向窗外高悬的烈日,恍惚间仿佛看见明军旌旗蔽日,马蹄扬起的沙尘中,西域终将重现“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
“陛下,臣赞同卓尚书之见解。”
“察合台汗国心怀叵测,往昔曾追随北元侵袭我大明,对我大明图谋不轨,可谓野心勃勃。如今我大明国势昌隆,兵力雄厚,正宜把握良机,一举消除此一外忧。”
礼部尚书陈迪亦随即挺身而出,表明立场。
一想到棉花和羊毛的供应问题,他便焦灼不安。
若是没有充足的棉花和羊毛,他投资的工厂便岌岌可危,面临倒闭的风险,届时,他的养老积蓄也将化为乌有。
“陛下,昔日汉朝、唐朝之际,西域之地尽属我中原王朝,自古以来便是汉室疆域。今陛下功业昭著,堪比三皇之伟,德行崇高,不下五帝之尊,武功超越秦皇汉武,文治更胜唐宗宋祖。”
“我大明帝国基业长青,国威显赫,正宜重夺故土,于西域设立布政使司,驱除盘踞我汉家山河之寇贼,移徙汉家子嗣至西域,光复我华夏之根本。”
工部尚书郑赐亦挺身而出,表明心迹。
见此情形,李祺顿时就乐了。
急了,这些人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