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瑜:“婆婆说我的厨艺是你和仁和楼的厨子教的。我在仁和楼以外的地方做饭被人学来去,如何向陛下解释。”
林知了:“你婆婆也算明事理。你记住,无论丁家其他人对你多好,你和你婆婆相公才是一家人。真遇到事她们还是先紧着自己的儿孙。”
“我知道。就像娘,疼大哥看重三哥,不怎么喜欢二哥二嫂。可是娘也能为了他们同二婶打一架。”说到此,薛瑜想不通,“都打破脸了,怎么还能和好啊?”
林知了:“你娘耳根子软!比如清明节,二婶在二叔坟前哭一场,你娘就能原谅她!”
两个做饭婆子忍不住问林知了何时办学堂。
林知了:“你们不是没有子女吗?”
如今家里八位仆人都跟林知了签了死契,是薛理在奴仆市场挑的人。几个奶娘是短契,小薛林周岁第二日,林知了就把人辞了,每人多给五贯钱。
两人扭扭捏捏地表示还有亲戚。
薛前所不下去:“什么亲戚?我看是娘家人!你们在夫家过不下去和离的时候怎么对你们?以为告诉他们三嫂要办学堂,他们就会感激你们?你们帮他们出来你,他们学好了,会说自己聪慧。要是没学会,他们会说还不如直接把钱给他们!”
林知了:“届时会在仁和楼和丰庆楼贴公告。我也不是什么人都收。你俩提前告诉他们也没用。因为我又不考刀工和做菜的手艺,而是面谈。是人是鬼,三句话我就能叫他观原形!”
两人闻言突然意识到一点,她们提前告知有可能弄巧成拙。若是被林知了刷下来,娘家人定会心生怨恨。
可是绝口不提,也会埋怨她们为何不提前告诉他们,他们可以提前备考。
想到这些,两人左右为难。
薛瑜:“发现好人不好当?”
林知了叫她炒菜。
薛瑜:“你要不要去看看林林?”
林知了:“你三哥和飞奴都在堂屋,那么多人还能哄不好一个小孩?”
薛瑜心说,就怕他们三句话没哄好就上手。
可是她也抽不开身,她想做饭啊。薛瑜宽慰自己,打就打吧,反正三哥和林飞奴不舍得下死手!
第193章番外二
中秋后第一次朝会,薛理留下。
皇帝到书房坐下便问:“私事?”
薛理:“半公半私。”
随后他把林知了准备办学堂,以及把学堂设在何处,令谁为先生等等,全部和盘托出。
饶是皇帝早已知晓林知了非寻常女子,也没想到她不止敢当先生,还想当堂长!
见多识广的内侍惊呆了,讷讷道:“林掌柜不愧是林掌柜。”随即又忍不住说,“丰庆楼的前几位掌柜的输给她不丢人。”
皇帝瞪一眼内侍,这是重点吗?
薛理:“陛下兴许不知,在坊间有许多规矩,比如传女不传男,传内不传外。倘若家里没人了,还守着这种规矩技艺不就失传了吗。也许没有传人的人也想广收徒,只是担心祖宗半夜去找他们。若是林掌柜把学堂办起来,这些人自然会劝自己,陛下希望他们把手艺传出去。祖宗泉下有知定不会怪罪他们。”
皇帝知道:“朕听说许多工匠很是固执。林掌柜怕是要失望了。”
薛理:“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可以养家糊口,便不会追随心怀叵测之人兴兵。女子可以当厨娘为家中增加进项,也不会被赎卖。长到二十岁顺顺利利嫁人,为婆家开枝散叶,本朝人口也会有所增加。”
内侍忍不住说:“薛大人的想法很好。可是这里不是鱼米之乡江南啊。”
“塞外草原那么大,把无房无地的人迁过去,关中人口不就少了?”薛理往左右看,默内只有他们三人,便放心大胆地说,“陛下,改日叫人统计关内有多少犯人,明年春把这些犯人全部迁往西北和东北修长城,亦或者修路架桥。”
皇帝心惊:“不担心他们在边关生事,同胡人勾结?”
薛理:“最好如此!但凡有一人跑去契丹,我朝也不算师出无名。”
皇帝惊到失语。
内侍目瞪口呆,谁说薛大人当了父亲稳妥了!
薛理:“辽东寒冷,并非不毛之地。再说,辽东自古就是华夏疆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契丹人盘踞多年也够了!”
皇帝好一阵无语:“你是大理寺少卿,不是兵部侍郎,不要天天想着开疆辟土!”
薛理朝内侍看去:“他说人多了关中养不活。”
内侍张张口,顿时想给自己一大嘴巴子,你又不懂朝政,也不懂薛大人,你多什么嘴!
“陛下,林掌柜此举百利而无一害!”薛理感觉皇帝仍然不动心,便问,“陛下可知缓解关内各种矛盾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皇帝联想到他先前说的:“打仗?”
薛理:“一旦出兵,打得你死我活的婆媳会亲如母女,在朝中吵成斗鸡的文臣武将会亲如一家。流氓不敢出来生事,担心被送去战场。只会空谈造谣的书生会不约而同地关心前方战况。世家也不会再琢磨臣又要给您出什么主意。
多年不打仗,也该检验一下。顺便让他们记住皇帝是谁!”
最后一条,皇帝无法反驳!
内侍不想不看也知道皇帝心动了。
薛理:“臣的意思也不是叫您这两年出兵。师出有名是前提!”
皇帝不曾想过开疆辟土,此时他只想坐稳皇位。可是一场大胜能让他从此高枕无忧,还可以解决那么多纷争,他有何理由拒绝呢。
皇帝:“朕需要时间。”
薛理:“臣去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