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了:“今天去这里,明天去那里。要是多开几家,就找几个掌柜的。我给掌柜的开高薪,掌柜的亲力亲为!他若是偷懒,导致伙计厨子也不想做事,我就扣掌柜的月钱,或者直接把人辞了。”
薛理:“我以为你会说,那就早上去这里,上午去那里,下午再去别的地方。”
“不了解我!”林知了假装失望,叹了口气,“现在一家店一个月赚两百多,我为了省钱自己盯着。以后三家店乃至四家店,我可以每月花五十贯请掌柜。届时一家店一百多,几家店加一起就是五六百两。远比现在多,就没有必要像现在一样辛苦。否则赚那么多钱没时间用,都给你买徽墨歙砚啊?”
薛理气笑了:“这个时候又分你我?”
“一件事归一件事!”林知了看到仁和楼近在咫尺,稍稍慢下来,薛理下车,提醒她慢点。
林知了驾车到后门,薛理把小舅子抱起来送到屋里。
伙计在院里打水,忍不住问:“掌柜的怎么起这么早?”
“薛大人要习惯早起。”林知了胡扯。
伙计看着薛理关上门出来,就问:“为什么要习惯早起?”
薛理:“过几日我熟悉了刑部事务,就要随刑部尚书上朝。”
伙计记得薛理以前在户部,乃六品小官。闻言惊呼:“你现在是正五品?刑部郎中?!”
林知了:“小点声。”
伙计跟自己升官发财似的:“是不是真的?薛大人,你今年二十几?有没有可能三十岁官至二品?”
薛理:“你想什么呢。太子今年二十八还是储君。我三十八岁能到三品,都是我家祖坟冒青烟!”
林知了去厨房,看到厨子在和面:“晌午蒸馒头和花卷的面?要是包子面难发,以后就用半发面。半发面时间也不够,包子就不做了。改做蒸饺、煎饺和水晶饺以及水晶包。”
厨子明白她为何这样说。
近日早市多了许多做水煎包和煎饺的,虽然不如仁和楼的馅料味道好,但比仁和楼便宜。导致仁和楼的包子和饺子销量不如以前。
厨子:“掌柜的是不是想做别的?”
店里不缺平底锅,也有豆瓣酱、甜面酱和蒜,还有她自己做的各种香粉,林知了叫厨子给挖一盆面。
约莫两炷香,林知了把酱调好,面也醒的差不多,她叫做面的厨子去店里。又过了两炷香,外面亮了,俩人端着满满一盆饼去厨房。
厨子先盛半碗给薛理。
薛理震惊,比她以前做的油饼、烙饼和鸡蛋饼都好吃。外酥里嫩有酱香还能吃出微微蒜香。常言道,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虽然这个面是指面条,可是蒜跟面饼也很般配。
厨子等人和薛理的想法一样。
洗碗工忍不住问:“掌柜的,怎么做的?”
林知了:“自然不能告诉你。就说卖这个有人买吗?”
众人连连点头。
薛理:“这个饼上面裹满了酱,不是叫酱香饼吧?”
林知了给他一个“你真聪明”的眼神。
薛理顿时感到碗里的饼不香了。
大花急得打圈转。
林知了给大花两块:“你天天吃,除了捉老鼠什么都不会。可是也没见你抓过老鼠。”顿了顿,“我得给你找点事做。”
薛理无语又想笑:“大花能做什么?帮你送外卖?”
林知了眼睛一亮。薛理看不下去,叫厨子给他盛一碗粥,他喝了粥走着去刑部。
厨子看看外面的天色:“掌柜的,可以准备开门了。”
林知了看看饼还剩一半,就切成两个拇指大的小块,盛一碟端去店里,放在生火后温热的灶台上。
熟客进来就看到堆成小山的碟子:“掌柜的,新菜啊?”
林知了:“饼。尝尝看。还没想好怎么卖。今天免费。可别给我吃完了。”
熟客想挤兑她小气,然而一块吃下去,顿时觉得肉夹饼也不过如此。可是一想林知了不卖还不许他多吃几块,就要一个油饼,让厨子给他刷酱香饼用的酱。
幸好林知了调的酱多,灶台上还剩半盆,有两斤左右。
然而厨子没想到,尝过酱香饼的人无论要烙饼还是油饼,都要求多涂酱。辰时开门,只是过了三炷香,很多坊间百姓才走出家门,两斤酱就用得一干二净。
有食客意犹未尽,问林知了卖不卖酱。
林知了告诉他,酱只能夏天晒,她夏天存的酱只够用到明年端午,简而言之,不卖!
翌日,林知了就把酱香饼推出来,论斤卖。比馒头贵,比包子贵,要是算重量,也比油饼贵,然而第二天早上,仁和楼还没开门就有多人排队,跟先前卖雪衣豆沙一样。
林知了去过早市,感觉有三成食客是早市饭店东家。林知了心说,这次还能仿出来,我管你们叫祖师爷!
果然,尝过之后,小贩们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卖牛羊肉面包子油和粥吧。
仁和楼的胡辣汤其实也被做出来,不过小贩不如林知了舍得用食材,所以舍得出来吃早餐的坊间百姓和商户首选还是仁和楼。
以前是在仁和楼喝胡辣汤吃包子馒头,如今是拿个盆过去盛几份,然后去别的店买馒头包子。如此可以节省几文,一个月下来就是一两百,同买菜买柴自己做相差无几。
仁和楼的酱香饼风靡东市,连刑部官员都听说了,薛理也终于不再是睁眼瞎。此时离冬至也没几天,刑部侍郎叫薛理好好准备准备,冬至节后第一天就随他上朝。
五品小官薛理站在上朝的队伍最后。前面是四品蓝衣,再前面是三品以上,有紫色有红色,再再前面是金黄色皇子,最前面是杏黄色太子,九五至尊今日又任性,竟然一身黑。
不过黑色确实威武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