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林知了把两坛酱挖出来,俞厨子把她需要的东西准备齐全。
林知了要调的是刷烙饼的酱。
如今店里有两种饼,一种是有酥油的油饼,一种是干巴巴的白面饼。油饼划来就能闻到酥油的香味,夹上里脊肉,味道美得很。
面饼夹的是卤肉也不如油饼香。
林知了把酱调好就叫俞厨子去拿几个馒头。
俞丫忍不住说:“哪有馒头啊。早上剩的几张烙饼和油饼也被他们吃的一干二净。”朝钱二牛看去,“以前在宫里也没见他那么能吃。”
林知了把酱挖到盆里,贴锅边的酱放碗中,“待会烙几张饼,划开后先扫酱,再放小葱和肉。”
俞丫听食客抱怨过,烙饼里面应该加酥油。闻言意识到食客不会再抱怨,立刻去厨房看看面还要多久。
林知了叫钱二牛把灶台收拾一下,她去院里,指着两个伙计,叫他们把暂时用不着的甜面酱和豆瓣酱送到库房对面的空屋子里。
看到酱,林知了脑海里想起一道菜,京酱肉丝。
店里有屠夫两炷香前送来的肉,林知了切一块猪瘦肉,看到面还没发,林知了叫俞厨子和一块面,用死面做水烙馍。
俞丫在她的指点下做出薄薄的面皮,林知了才开始炒肉。
闻到香味的林飞奴进来:“做什么好吃的?”
林知了:“饿了?”
林飞奴点头:“今天比什么时候吃的都早。”
林知了把肉丝盛出来,叫厨子洗葱,又叫俞丫给她一张面饼,她把肉丝和葱卷起来递给弟弟。
薛瑜进来,林知了给她卷一个,又自己卷一个,就叫其他人也试试。
林飞奴还是第一次吃京酱肉丝卷饼,面皮劲道,又有肉香和酱香,还有小葱解腻,顿时感觉比他以前吃的所有面加肉都好吃:“阿姐,多做点,晌午开门我去店里吃!”
第127章吃饭闹事
林知了拒绝弟弟的好意。
林飞奴不明白:“为什么啊?”
林知了:“因为这些面饼厚薄不一,除了我也没人会做这道肉丝啊。我感觉这道肉丝可以更好。回头面皮做到薄而透亮再说吧。现在推出去只会被模仿。”
林飞奴不禁说:“我差点忘忘记,有人盯着咱们!”
此话令厨子伙计们都想到林知了的前大嫂。即便很想把这道菜推出去,他们也不敢着急。
林知了提醒厨子以后晚饭改成蒸面饼夹一切。肉丝隔三差五练一次便可。因为几个厨子也算是会做菜的老手了,不至于不知道放多少盐和酱,还要从头练习。
剩下的饼和肉丝,林知了叫厨子和伙计们分了吃了再做事。
洗碗工在院里草棚下听到厨房的动静就猜到又有新菜。
她们私下里找伙计和厨子打听过,在仁和楼当厨子有什么要求。伙计告诉她们签十年长契,这些洗碗工就另有打算。
不是不信任林知了,而是东家是太子。太子被废过,她们听街坊四邻说过,自古少有太子登上帝位,担心太子被二废,不敢同仁和楼绑到一起。再说了,过些年太子登基为帝,她们再把儿女送进来当徒弟也不迟。
因此洗碗工们不希望惹怒林知了,所以通常林知了不叫她们进去尝尝,她们就装聋作哑。
午时三刻,烙饼的厨子烙出几张面饼就划开刷酱,想起什么朝柜台看去:“掌柜的,烙饼还跟以前一个价吧?”
林知了微微颔首-
仁和楼的食客匠人居多,这些人做事辛苦,饮食清淡浑身无力,是以卤肉面、油饼夹肉和裹满二八酱的凉皮以及擀面皮很受欢迎。馒头和红烧肉加笋干豆腐汤也是他们的最爱。
倘若以上这些都卖完,匠人才会选择比油饼小且味道单一的烙饼夹卤肉。
女眷喜欢不会吃得满手油的烙饼夹肉。可是她们食量小,很多时候两人一个。以至于烙饼的销量一直不高。
厨子感觉今天的烙饼会很受欢迎。
实则他的感觉没错。
食客看到厨子往烙饼里刷酱,意识到是新口味就买个尝尝。面饼表皮烙到酥脆,里面裹着浓浓的酱香,再加入肥而不腻的肉丁,令食客大为意外,吃完觉得意犹未尽,又要一个饼。
进店喜欢先看看的食客发现甜面酱,忍不住问:“这个酱是不是跟西市的炙鸭酱一个味?”
厨子:“以前西市找我们家掌柜的买的。”
问话的食客喜欢这种酱,就去问林知了卖不卖酱。林知了指着身边货架:“像卖花生酱一样?”
食客正是此意。
林知了:“实不相瞒,没打算卖。那个酱是几种酱调和而成,可能比芝麻花生酱贵。”
食客指着花生酱坛子:“连坛子一起是三斤吧?林掌柜算算这样一坛多少钱。”
林知了:“我不知道调和的酱能放多久。若是买回去七天生了霉菌,可别怪我的酱啊。”
这位食客家中人口众多,可以几天就用一坛,闻言直说不怪。
林知了:“那回头我算算吧。”
听到两人谈话的食客对甜面酱好奇,也要一个烙饼夹肉。食客浅尝一口,酱的味道极好,就是烙饼太厚。因为仁和楼没有炙鸭,食客也没有想起卷鸭肉的小薄饼,就认为不是不好吃,是不合他胃口。
林知了坐在柜台后面可不是无所事事,她仔细观察食客的神色,不止一个人嫌烙饼太厚,就感觉京酱肉丝和水烙饼会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