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摇头。
林知了:“累了告诉阿姐啊。”
“阿姐,我长大了。我还会骑马射箭。”说起这事,小孩很是骄傲,“阿姐,你会吗?”
林知了摇头。
“我教你啊?”
刘丽娘:“教不教我?”
小孩先问给不给他做好吃的。
“天天想着吃。”刘丽娘随后说,“回去就做!”
今天准备了很多菜,不止有羊肉活鸡,还有海鲜。林知了担心遇到她娘,先前她和薛理带着小鸽子以及薛瑜买肉和素菜,刘丽娘选海鲜以及干货。
此地的小鲍鱼便宜,城里中产之家逢年过节都舍得买几只炖鸡。刘丽娘一直对别人说的鲍参翅肚很是好奇,林知了又叫她可着五百文买,买了鱼和干货还剩许多,她就买六个,全家一人一个。
回到家中刘丽娘就拿鲍鱼,可是薛二哥晌午定是要留在村里,“弟妹,还做吗?”
林知了买了许多猪肉,她想吃饺子:“晚上烧红烧肉吧。二嫂要不要吃饺子?”
刘丽娘:“月牙形的饺子?我不会啊。”
林知了:“我见人做过。用煎包的馅料,应该不难。”
“晚上做鲍鱼?”
林知了点头:“那只鸡和鲍鱼晚上再做。我再留一块五花肉,晚上用肉烧鲍鱼。”
刘丽娘闻言欲言又止。林知了见状叫她不妨直说。刘丽娘想用鸡炖鲍鱼。林知了朝鸡看去:“那不是公鸡吗?”
刘丽娘忘了,大公鸡做菜,老母鸡炖汤。先前买菜的时候林知了跟她说过买鸡,是刘丽娘没有告诉林知了她会买鲍鱼。
“那以后再用鲍鱼炖汤。”刘丽娘决定这次听她的。
林知了:“可以买一些干鲍。要是遇到便宜的,再买些鱼胶。”
“鱼胶很贵吧?”
林知了叫二嫂杀鱼,待会告诉她。
刘丽娘把鱼腹剪开,林知了指着鱼鳔:“这个洗干净晒干就是鱼胶。”
“这就是鱼胶?”刘丽娘以前认为鱼胶很贵,不敢跟任何人提起,担心被嘲笑,“市场有个专门杀鱼的,我要是找他买这个,是不是自己就能做?”
林知了点头。
“改天问问?”
林知了:“要是你不嫌累,无论花了多少钱我们都五五分?”
同在一个屋檐下,一口锅里吃饭,刘丽娘没有想过吃独食。林知了要出钱,自然是意外之喜。刘丽娘很是高兴:“你说的啊?元宵节鱼市肯定生意好到忙不过来,没空收拾鱼泡。届时定会便宜卖给我。”
林知了:“先杀鱼吧。我去剁饺子馅。”
小鸽子抱着大花坐在灶前等着烧火。
刘丽娘把鱼收拾出来就和面,林知了提醒她比包子皮薄,否则两个就饱了。也要比包子面硬,因为饺子要下水煮,皮子软了会变成饺子汤。
刘丽娘以为跟包子皮一样,没想到这么多讲究。
林知了准备做四个菜,一条鱼一份羊排以及俩素菜,食材准备好,林知了和刘丽娘一起擀皮子包饺子。
刘丽娘包包子还可以——不丑。包饺子总是捏不到一起,她嫌面硬。林知了盛半碗水,刘丽娘沾水包成了,可是林知了包的肚儿圆,她的跟饿了八年似的。
刘丽娘放下像死老鼠一样的饺子:“你包吧。小鸽子,过来烧火,我们去店里烧鱼炖羊肉。”
小孩如今可以烧两口锅,刘丽娘用一口锅炖羊肉,一口锅烧鱼。红烧鱼出锅,她放笼屉里坐在羊排锅上温着,用烧鱼锅炒菜。
林知了把饺子盛出来,刘丽娘的四个菜也好了。刘丽娘嫌店里昏暗,把菜端到院中竹棚下想起还没烧香,她又去给灶王爷烧香。林知了调一个蘸料。
刘丽娘沾点酱尝尝饺子,感觉比包子好吃,“这个可以煎着吃吗?”
林知了:“可以。馅料还剩一半,晚上做?”
刘丽娘也想叫薛二哥尝尝,连连点头。
林知了给弟弟夹一块羊排:“要不要鱼?”
小孩指着藕片。林知了做的醋溜藕片,脆脆的,很适合他。林知了想起他最近开始换牙:“慢慢吃啊。牙崩掉了别怪阿姐没有提醒你。”
“才不会崩掉。”话虽如此,小孩也不敢跟去年似的大口吃肉大口吃菜。
午饭后,厨房收拾干净,林知了和刘丽娘以及小鸽子回屋休息。
小鸽子趴在他的小床上问姐夫什么时候回来。
林知了:“城门关之前。村里没有床,你姐夫必须回来。”
果不其然,酉时左右,天地间漆黑一片,薛理和他二哥风尘仆仆地赶回来。
小鸽子朝两人身后看去:“鱼儿姐姐呢?”
“在家陪我娘。”薛理拉着小孩朝林知了走去,“你们走后,看热闹的人散了,我娘回屋就哭。那个小孩被她吓到也跟着哭。鱼儿看着一老一小心疼,要在家住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