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前的守卫们看了文书,很快让开了位置供车队入城。
裴青下了车便没再回去,他不着声色地看了眼道路两侧围观的百姓,在中间搜寻到了一张熟面孔。
是赵元。
两人视线交错,赵元点了下头表示事情已经办妥,在确认裴青看到自己之后转身挤出人群离开。
裴青收回眼神。
“这是哪位大臣啊?怎么这么多人?”
人群中,不时传来交谈议论的声音。
“好像是三皇子吧,听说是去九江府那边赈灾,赈灾结束就回来了。听我表舅说三皇子在那边表现得十分出色,回京后要受赏呢。”
“是吗,你表舅不是在太常寺的籍田令手下干活吗,这事也清楚啊?”
那人神神秘秘低声说:“嘘,小声些。这叫造势,你懂什么?如今这满京谁不知道,三皇子有意太子之位……”
裴青途径他二人,听到了只言片语,面上虽不改色,心中却是又冷凝几分。
一路上舟车劳顿,纪绡却还是按照规矩,没有直接回永延殿,而是先去向皇帝回禀近日来大大小小的要紧事。自然,这调兵令也要还回去。
皇帝听后也没说什么,只说做的不错,让他回去好好歇着,关于连日来的功绩却未有什么真心的赞赏给他。
言谈之间还不时咳嗽几下,据说是前些日子染了风寒,今日还是强打精神召见的纪绡。
早就习惯如此的纪绡并没太失落,这些年来外面看着皇帝还是关心他这个儿子,内里是什么光景消息灵通的谁不知晓。
身在帝王家,就不要妄求真心二字。
他看了看皇帝鬓角显现出的几缕白发,口中说着关心的话:“那儿臣就告退了,望父皇珍重龙体。”
回了永延殿,却发现裴青已经出了宫,还留了消息说是去处理一些人手上的事情,天色已晚让他早些休息。
疗伤一事并非是日日进行,只是他却习惯了有人相伴入眠。这夜,寝殿的灯亮了许久,才熄灭。
裴青虽出了宫却没有出城。
京城晚上有宵禁,等他赶到南街附近时路上已经没了行人。裴青走到一处僻静的拐角,赵元正在那里等着,也没提灯笼,周遭黑漆漆的。
“走吧。”他淡淡开口。
赵元看不清他的表情,心中却有几分不安:“你,待会儿见了左丞说话要小心些。”
虽说知道了一些当年的“内幕”,但赵元一时半会儿还转变不了心态,只能别扭地提醒。
裴青扫了他一眼,说出的话却耐人寻味:“我比你更了解他,带路吧。”
赵府之中,书房内两人正在闲谈。
张先生不知问了句什么,引来赵康的嗤笑。
“我亲自见他,已经是很大的诚意了。这人既然选择了来,心里必然是有数的。”
赵康有些不屑地开口:“背信弃义之人,无足挂齿。”
张先生点了点头,看时间也差不多,就告退了。
待赵元带着裴青进了书房,赵康端坐在太师椅中笑呵呵地说:“裴总领,闻名不如一见。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裴总领如此俊才人物,当真是担得上俊杰二字。”
他有些惊讶,没想到纪绡身旁还有这般人物。观之气势便知绝非常人。
裴青自顾自找了位置坐下,也不与他寒暄:“左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那我就直说了,你想做的事情,我可以帮你,但我也有一个要求。”
赵康眯起眼,有些不悦,嘴里却还说着:“但说无妨。”
“赵大人说得没错,三皇子身边终究是浅滩,裴某志向高远,还希望大人为我引荐一条通天之路。”
听到这话,赵康反倒是收起了心中刚刚浮现出的半点重视,点了点头:“你若想脱离宫中禁卫的身份,这倒不是什么难事。”
“赵大人,我想您没明白我的意思。既然是通天那就要先见到真正的天。”
这是说他不够格?
赵康语气阴冷下来:“你倒是胆子不小,只是要当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是我的事情,就看赵大人怎么权衡了。毕竟三皇子虽心性率直,却也不是全无心机之辈,你们那点打算,只不过缺一人去点醒他罢了。”
裴青也不急,他知道赵康会答应的。也清楚这人怕是还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面见天子?在赵康眼里他就算是得了天子的青睐,也不过再风光数年。
但他确实需要走这一步。
两日后,天子痊愈,朝会恢复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早朝,三皇子被恩准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