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实,向来极难分辨。
从姜墨和孟初染,携手踏入书院后山秘境的这一刻起,这堂关乎“虚与实”的课。
就已然开始。
……
夫妇俩并没有见到任何一位先生,在踏入书院后山秘境后,他们所见皆是犹如梦幻的泡影。包括彼此在内的任何事物,仿若都失去了其应有的质感,介于虚实之间,宛若光与影那般泾渭分明。
然而,这虚妄之境中,却似有人言。
……
世上常有这样的事:
一个人站在你面前,言笑晏晏,握手寒暄,分明是活生生的人,然而剖开胸膛一看,里面塞满了稻草,或者竟是空的。
有些人早已作古,形骸化为尘土,其言论思想却仍被被后世引用,精神长存。
问:此二者谁何为虚?谁亦为实?
这个问题,姜墨夫妇都没能回答上来。
于是,场景变化。
孟初染以观众的视角,看完了一则名为《鱼的七天记忆》的故事。
传闻在上古年间,有鲤鱼化形。鲤鱼以女子的模样上了岸,沿着溪流一路来到了凡人的城镇,鲤鱼对人世间一切的事物,都怀有很强的好奇心。
奈何鲤鱼即便化妖,也仅能维持七天的记忆。
等到七天时间过去,鲤鱼就会遗忘第一天生过的事情。在第八天,鲤鱼就又会去把第一天所体验过的事情,重新体会一遍。
七天的记忆反复循环。
身为观众的孟初染,很快就对这个重复且枯燥的故事,感到枯燥乏味。
若是把视角投射进故事之中,就会现,鲤鱼的扮演者姜墨,却每天都在收获新奇。
……
现在,能否回答先前提出的问题?
“虚与实的界限,在主观与客观等不同视角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
街上的招牌,金碧辉煌,字大如斗,号称货真价实,内里的货物却多是劣等品;而墙角一株小草,无人照料,反倒长得青翠可爱,自有一种真实的生机。
问:人们追逐前者,践踏后者,岂非怪事?
……
在今日,五大仙门创造了虚拟秘境,能让万千修士宛若置身异境。有人终日沉溺其中,将虚境当作真实人生;而真实世界里的悲欢离合,却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过场。
问:现实与虚拟,何为镜中花,何为水中月?
……
自诩务实者,嘲笑一切精神追求,认为只有摸得着、数得清的东西才有价值;栖居者认为所谓的“务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虚”,名利虚荣,皆是过眼云烟。
问:这二者,孰对孰错?
……
角度刁钻的故事和问题接踵而至,仿若前世里,那些永远做不完的高考真题。
与其说这是堂课,不如说这是场考试。
唯有得出正确的解答,拿到合格的分数,才能晋升下一阶段。
如若不然,那么他们所需要面临的,就是类似“补习”的看故事环节。
这堂课毫无意外地会很长。
-
四年后。
惊蛰仙宗谷雨峰。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三色花洞府的庭院及其周边,依旧景致秀丽。
这家洞府的男女主人,足有长达四年的时间都未能归家,按理说这里应当是一副杂草横生的荒凉景象。现在看起来,却像是有人会定期清扫打理……
直白点说,是因为这里还住着条鱼。
就像是身处书院后山秘境,扮演做题家的孟初染,仍旧挂怀着家里的鲤鱼。鱼小渔也每天都在念叨着,主人为什么还没有回家……
距离鱼小渔成功化形已过去三年。
不过直到现在,她依旧不是很习惯,她化形以后的“不完美的人鱼形态”。
何为不完美?
说来也很简单,因为她遗憾地没能保留“尾鳍”特征,变出了完美的双腿双脚……直白点说,就是鱼小渔的化形,实在过于彻底。
除了手腕和脚腕处的肌肤上,会浮现些许红色的鳞片以外,她在外观上,几乎是看不出与人类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