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进到六月份,考试的氛围显然更加浓厚。
&esp;&esp;不少人都在讨论这场考试的难度。
&esp;&esp;乡试本就引人注目。
&esp;&esp;今年又是改革后的头一次考试,更加不同。
&esp;&esp;“按照这些年童试题目的难度,乡试应该会更难。”
&esp;&esp;“我也是这样想的,不出意外的话,每年难度都在增加。”
&esp;&esp;“谁让现在读书的人多了,水平也提高了。”
&esp;&esp;想到这,让本届考生连连叹气。
&esp;&esp;太难了啊。
&esp;&esp;他们怎么这么倒霉,直接遇到迄今为止最难的一届?
&esp;&esp;好在国子监里,倒是没人埋怨纪霆。
&esp;&esp;毕竟他们能来这里读书,都是因为他。
&esp;&esp;不能放下碗骂娘啊。
&esp;&esp;而国子监里面。
&esp;&esp;但凡参加今年乡试的考生,都在特别训练。
&esp;&esp;夫子们从乡试的注意事项开始讲起,再到做题的规范,以及录取多少人等等。
&esp;&esp;这些消息在考试之前,终于放出来了。
&esp;&esp;在国子监的学生倒是有个便利。
&esp;&esp;他们是全天下考生里,最先知道这些规则的。
&esp;&esp;乡试,因在每年秋天八月举行,又称为秋闱。
&esp;&esp;考中之后,便可称之为举人。
&esp;&esp;其实在南正国初期,举人就可以做官。
&esp;&esp;当时举人进士并用。
&esp;&esp;但时间久了之后,进士越来越多,就有非进士不用的传统。
&esp;&esp;不过对于考生来说,举人还是不得不考。
&esp;&esp;考上举人之后,便有了官身,就是有了当官的资格,可以说有编制了。
&esp;&esp;各朝各代的举人,还有一定田地不用纳税的好处,故而当了举人,家里生活就会有极大的改变。
&esp;&esp;但想考上。
&esp;&esp;那可太难了。
&esp;&esp;之前考秀才的艰难,想必大家都知道。
&esp;&esp;而那些千难万难来考举人的,又是另一层难关。
&esp;&esp;很多地方的举人录取概率,仅在百分之五,甚至更低。
&esp;&esp;也就是一百人里面,顶多有五个能考中。
&esp;&esp;这种概率,跟买彩票差不多了。
&esp;&esp;但依旧有无数人趋之若鹜。
&esp;&esp;毕竟想要改变自己跟家族命运,科举还是最好的上升通道。
&esp;&esp;有人说:“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esp;&esp;就能看出其原因。
&esp;&esp;学得好了,普通百姓的孩子可以当官,不学的话,当官的孩子就是普通人。
&esp;&esp;不管他里面有多少弯弯绕绕,这对很多贫苦人家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esp;&esp;这也意味着,乡试的残酷,远超其他人的想象。
&esp;&esp;夫子们讲完大方向,就开始讲细节。
&esp;&esp;乡试一般是当地官员主持。
&esp;&esp;朝廷特派主考官,监临官,再有提调官,监视等等。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