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
恼怒之馀,李芷恬终是在那稀薄的记忆里翻找出来,上一世王麟也寄过一封这样的信,信中一面恭喜她要定亲了,一面又阴阳怪气嘲讽她,说他才离京不到一年,她怎就恨嫁的马上要将自己嫁出去。俗话说三羊开泰,是否考虑再退第三次亲。
当时她也气得不轻,转手将信烧了。
平息了半刻,见清荷捡了信正在找火烛,那火折子给她从角落里翻出来,吹了好半天才吹出零星几点火星子,她又道:“拿给我。”
清荷愣了一刻才明白过来,将信递回去,以为她要扬手撕了,却见她嘴角噙着冷笑,又将信仔仔细细折好。
观她的神情,清荷担心王公子可能要遭殃。
李芷恬视线一扫,见同时送来的紫檀木盒子。上一世,因为王麟嘲讽她退亲,她气得盒子都没打开,与信一起丢进了火盆里。
本以为又是拿来气她的玩意,谁知打开一看,竟是一对彩色抱福娃娃陶俑,长得喜气洋洋,憨态可掬。
若是前世,她见了应当是会开心,现下看着只觉糟心。
怎的,真当她是那不知事的孩童,打完一掌再给一颗甜枣?
“啪”的一声,她将木盒盖上,丢给清荷。
“将它收起来,待退了亲,与那庚帖一起烧了。”
她收下这份好意,一起祭奠那即将毁掉的第三桩亲事。
随即又吩咐道:“去隔壁顺义访王家打听一下,王麟什麽时候回京。”
她得好好迎接一下她这个从小到大的冤家。
……
论起她与王麟的孽缘,还得从小时候谈起。
东朝由于世家的权势过大,圣人为巩固皇权,刚登基便下诏要求一等以上世家家主嫡系入驻京城,借此削弱其与母家的联系。琅琊王氏家主因年事已高,身体抱恙,圣上特许可以不奉诏入京,驻留沂州。
王家为表忠心,将家里最疼爱的嫡次子王麟送入京城。王李两家关系交好,便托付给李家入李氏族学读书。王麟大她三岁,因儿时被送京为“质”,性格变得乖戾。
她第一次见王麟时,才刚满五岁,正是无法无天,弄鬼掉猴的年纪。
那日,她提着从二哥那软磨硬泡讨来的小黄鹂鸟,在族学给小夥伴们显摆,王麟便是在此时被武夫子领了进来。甫一见他,李芷恬不禁感叹,这是哪家的小公子,长得如此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莫说男子,便在女孩子中,都鲜少有这般漂亮容貌。
李芷恬从小便喜爱美丽的事物,顿时心生好感。她上前与他凑趣,却换来了他一个冷眼,附赠一声冷斥。
她自小衆星捧月,何时受过如此冷眼,顿时心中美丽影子被敲碎,取而代之的是——这个人真讨厌。
她故意将族学的夥伴都招到她身边,一起赏玩她那鸟儿,王麟便被冷落在夫子身旁,孤零零的,无人问津。
武夫子见场面尴尬,想安抚他两句,却见他神色淡淡,面无表情盯着那笼子里的黄鹂鸟。
恰巧那日上的是射箭课,李氏族学授课不分男女,男儿需学的科目,女子也需略懂。
衆人前往校场练习射箭,李芷恬便将她那鸟儿挂在不远处的一颗榕树上。
待一轮练习过後,武夫子考虑着,王麟以後长年在族中求学,希望他能与衆人处好关系,便单拎了他出来指导,让其馀衆人一起旁看。
王麟不吭声,只拿起弓,双脚站立与肩同宽,左手执弓右手拉弦,姿势极为标准英武,然而射出去的箭却脱靶而飞,相去甚远。
小夥伴们一片嘘声,王麟只当未闻,又拿起一箭,弓弦拉满,静静对着靶心。
然而第二箭又射偏了。
待他搭上第支三箭时,衆人已不抱期待,有好心的,在旁小声为他鼓励。
羽箭射出时,仍未奔向箭靶,却转而直直向那鸟笼飞去。只听“啪”的一声,鸟笼落地,摔的七零八落,那鸟儿得了自由,头也不回的一个猛子扎入天际。
李芷恬目瞪口呆。
耳边传来王麟冷冷的道歉声:“抱歉,学艺不精,射歪了。”
因着前两只飞偏的箭,加上他年岁较小,衆人只当他是无心之失,一半安慰李芷恬,一半安慰王麟。李芷恬怔怔与他对视,捕捉到他那清冷眼眸中藏着的一抹恶意,瞬间反应过来——他是故意的!
自此,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