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桂花从小就知道家里人偏心。
她娘在她小时候为了给她挣一口吃的,和她爷爷、奶奶吵架,又和叔叔、婶婶扯头发,每日家里闹哄哄。
她爹是个憨厚的人,只会闷头干活,唯一的好处恐怕是每次打架他站在最前头,娘在后面骂,谁也挠不到娘。
等她长大,爷爷奶奶没了,他们分了家,娘告诉她嫁人要嫁个自己称心如意的,至少以后干架会护着她。
应桂花点头,可她不懂什么是称心如意。
她从小和她娘一样伶牙俐齿,等到她十七岁,村里竟没人来她家提亲,她娘慌了神,忙托媒婆去打听。
谁知媒婆面上同意,私底下却嘲笑,被她娘听到,当场抓住媒婆的脸说要撕叉她的嘴!
最后她的亲事不了了之。
应桂花倒不在意,她娘每日愁的唉声叹气,后来还想去其他村打听打听。
谁知过了几天,隔壁村的阮小麦来她家提亲。
隔壁村也姓应,但四十多年前有地方发了灾,逃到他们村不少人,他们大多数姓阮。
阮小麦她认识,前几日有几个汉子欺负他,她看不过去,拿着石头把那几个汉子给砸走。
后来她娘问了她的意思,她知道她娘是怕她嫁不出去,她想了想,阮小麦长得还行,眉眼周正,而且性子和爹有的一拼,嫁过去岂不是和家里过得一样。
应桂花就这么嫁了过去。
成了亲后她发现汉子对她很好,挣得银钱全给她,就是不爱下灶房,非说汉子不能做这事。
应桂花撇嘴,却没说什么。
那时候是和他一大家子一起过得,成亲两年后,应桂花肚子一直没消息,阮小麦他爹娘就催他俩去看病。
看了几家,说是应桂花小时候落了水,伤了身体,不易怀孩子。
这哪儿成,阮小麦家里人闹了起来,说让阮小麦休了应桂花,还说她是不下蛋的母鸡,没一点用处。
平日里受一点气就大声嚷嚷的应桂花这次罕见没骂回去。
夜里躺木板床上,应桂花对阮小麦说:“看在咱俩好了两年的份上,你别休我,和离就行,我以后、我以后还有点名声。”
阮小麦却一把抱住应桂花按在怀里,这个胆子不大的汉子头回硬气道:“不和离,也不休。”
应桂花老实待在阮小麦怀里泣不成声。
第二日醒来,应桂花看身边汉子起了,心想:昨夜估摸着是说着玩的,不能信。
谁知这次阮小麦竟是真的硬气,他站在应桂花身前,挡住了家里人所有的谩骂和指责,只咬死说不休妻。
后来僵持了两天,他们被家人赶了出去,对外说是分家,其实就给他们了一亩地和一间破茅草屋。
那会儿是冬天,哪哪儿都冷,他们俩心里却暖和,他们一趟趟把东西搬去,慢慢归置。
应桂花的亲娘倒是给她送过几回东西,但现在她哥成亲有孩子,娘常常帮她,她嫂子心里不舒服,应桂花就没再让她娘送。
隔壁院住着一对中年夫妻,他们家只有一个姐儿,如今在县里林家做丫鬟。
看见他们来了,帮了不少忙,还给了他们一床被子和柴火,应桂花难以置信,这东西能值上一钱哪。
应桂花是个记仇的人,但同时也会记住谁好,快过年那几天,隔壁院在县里的姐儿回来了。
应桂花知道阮秋华,她常年不在家,每次见都是远远看上一眼,这次离得近,她心道:这姐儿长得真好看,跟县里的小姐一样。
后来发现,隔壁家是从一而终的大好人,阮秋华听闻她的过去,抱住她痛哭了一场。
第二天送给她两个手帕,一个绣着石榴花,一个绣着葫芦藤,阮秋华说这寓意多子多福。
应桂花又想:这姐儿真有意思,是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