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往往这些保护费也保护不了小贩商家,因为他们根本不会保护大家,所谓的保护费不过是名头好听,实际上则是变相的从大家手里拿钱。
“老板来了。”
二号新店的服务员看到张梦知,立即朝店长喊道。
“师父。”
店长是张梦知的徒弟,他从厨房里走出来。
“怎么样,管理得过来吗?”
张梦知看着这个比夏东海年纪要大一点,只是脑子没有夏东海灵活的徒弟。
“还可以,就是每天算账让我头疼。”
店长虽然这么说,但是脸上的笑意让张梦知明白这只是他谦虚的话。
“还可以就行,别太累了,有事就给我打电话。”
新店离家比较远,出事后找张梦知,等他收到消息赶来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张梦知才会花大价钱在两家新店里安装了电话,只要打电话他立即就能收到消息。
“明白,师父。”
店长也知道有些事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店长能解决的,比如说那些看到新店开张就来收保护费的人,知道他们老板姓张后,不用人赶立即退出了新店,再也不上门了。
就算偶尔来一次,也是来他们店里吃饭,而不是来收保护费的。
由此可见,张姓在果城的威力有多大了。虽然他们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但是因为张氏一族的人数多又很团结,有啥事都一致对外,让人不敢欺负他们。
这是底层人的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在过去他们就是靠着人多和团结,才让封建社会的官员不敢轻易欺负他们。
不然作为底层人员,又没有什么靠山,是很容易成为官员衙役们压榨对象的。
新国建立后这种情况才好些,不过人啊是群居动物,哪里都会出现压迫的现象,只是情况分轻重而已。
张氏一族不想动不动就被人欺负,就只能自己努力,靠着新国建立需要人才,张氏一族才渐渐进入了各个单位任职。
除了不会读书,考不上大学外,张氏一族的人才还是挺多的。在这个识字率不高的社会,张氏一族的识字率能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也为他们进城找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张爸爸进城时年纪小,还没到去族里学认字的年纪。后来之所以识字,也是张氏一族在城里工作的人安排的。在那个战乱年代,大家都想着怎么活下去,只有张氏一族在活下来的同时还安排自家孩子认字。
现在的张氏一族除了穷外,其他都还可以。至于穷嘛,全国都穷的情况下,他们穷一点怎么了?
又不是只有我们穷,大家都一样穷得好吧?
理不直气还壮的张氏一族如是想到!
巡视完自己的三家快餐店,又去正在施工的新酒楼看进度。
他们这里的柏树很多,所以张梦知打造的酒楼除了主体和地板是砖和水泥外,装修都选择了木材。
古香古色,又带着一丝后世精致风的酒楼,光是设计图就很吸引人了,等到酒楼建好张梦知敢说,未来二三十年内都没有任何一家酒楼的装修能比他家酒楼来得漂亮。
八四年夏,用时一年的酒楼终于修建好了,确实如张梦知所说,再没有比它更好看的酒楼了。
美轮美奂的中式酒楼,完全符合华夏人的审美。
在这个崇尚西式装修的时代,愣是看着精美的酒楼为国风杀出一条血路来。
可以说他的酒楼打开了华夏族的血脉基因,告诉大家西式并不一定就美,但是中式却实实是国人骨子里的喜好。
当然为了和国外的企业打擂台,张梦知开了类似西方的快餐店,把他们的汉堡做了改良,更符合国人的口味。
第一家就开在了省城,第二家在首都。为此他还去银行贷款了,欠了银行一堆债。
不过考虑到他每天的流水,这些贷款他完全还得起。
而且上面也支持他这么干,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在崇拜西方的大环境下和西方的企业对着干的。
西方的快餐店除了一开始大家出于新奇去吃过一两次外,后面大家都老老实实回到张梦知的快餐店吃饭了。
不管是中西式快餐店还是中式快餐店,哪一个的味道都比那些叫麦当鸡的快餐店味道要好。
更重要的是价格很亲民,是普通人完全能承受得起的价格。不像那些西方快餐店,东西少不说价格还贼高,普通人吃一顿都要心疼好久。
所以除非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不然谁也不能摸着良心夸那些西方的汉堡好吃。
而且在张梦知的带领下,许多中西式快餐店出现了,大家都选择开在西式快餐店的旁边。
除了少数无良商家乱来外,大多数老板都憋着口气与西方的企业斗到底。别说,靠着本土作战,还真的把曾经在华夏大地开遍门店的两家西式快餐连锁店扫出了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