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安很好奇:“都这么多年了,怎么突然想起来加名字?”
上官钧:“四郎看到便知。”
图书馆已经近在眼前,姬安催马快走几步。
正是午饭时间,巷子里没有人,只回响着轻快的马蹄声。
姬安直接在图书馆门前驻马,抬头去看。
丰泰图书馆。
五个大字气势磅礴,又气韵潇洒。
上官钧策马跟过来,问:“四郎觉得如何。”
姬安:“你的字自不用说。可这名字有什么好卖关子的?我还是不明白你为什么突然加名啊。”
虽说敢以“丰泰”这个年号为名的,也只有上官钧了,但上官钧若是想起这个名,当年就可以直接起,实在没必要拖到现在。
上官钧一笑,翻身下马,示意羽林卫都留在门外等候,再走到姬安马边伸出手。
姬安握着他的手下马,又被他牵着走进图书馆大门。
两人绕过刻有馆内规则的石屏风,就见到前院左边的小亭,亭里立着碑。
姬安上次来时,碑上刻的还是一句话,意思是图书馆为上官钧捐赠。
但现在,新立的碑上是两个大字,落款小字上显示此二字也是上官钧所题。
安钧。
比起外面的牌匾,这两个字在大气之中又透着一股温润。
姬安微微睁大眼,愣愣地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才转头去看上官钧。
上官钧眼中一片柔光:“当年我就很想把这个名题到匾上去。”
姬安感觉耳根在发烫。
上官钧续道:“但真可以题了,又一想——那岂不是人人都唤四郎的名。就临时改了主意,将字题在馆内。”
说到这,再向姬安凑得更近些,耳语似地说:“就是没有避讳缺笔,还望陛下恕罪。”
姬安感觉眼角也开始有点热,低声嘀咕:“你用‘安’字什么时候缺笔过了……”
上官钧轻笑:“是臣仗着陛下宠爱,有恃无恐。”
姬安再想说什么,忽听身后有动静传来,连忙挪下脚步,和上官钧保持正常距离。
后方议论的声音并不大,不过在安静的图书馆能听得清楚。
“我才发现换牌匾了。和上一块相比,大司马的字又增了一分神韵。”
“那个‘泰’字写得尤其好,一眼看去就有‘山河永固、国泰民安’之感。”
“都好,‘丰’字俊逸,‘泰’字沉稳。”
那三人一边说一边转过石屏风,脚步声停在姬安和上官钧身后。
姬安没转身,想听听他们怎么评价碑上的字。
但,那三人静了片刻,却是都低声笑笑,直接进了馆内。
“怎么离四月初二还有那么多日呢。”
“好想早点吃到圣上和大司马的喜糖。”
“君臣相得、帝后情深,大盛之幸啊。”
姬安就感觉耳根的热度开始向脸上蔓延。
等那三人走远,姬安一把捉住上官钧手腕,赶紧拉着他出门去。
*
既然出了宫,姬安没急着回去,继续在京里走走逛逛,习惯性看看物价。
和他刚登基那年相比,现在米价和面价都有所下降,但降得不算多,油价降得多一些,棉花、棉布则已经成了京中百姓能消费得起的日常用品。
自从公开肥皂方子之后,京里出现了不少肥皂铺。现在一块肥皂的价格普遍在一百到二百文之间,只有姬安的铺子卖三百五十文。
香皂也多了三四间铺子在卖,但别家只能走中端市场,高端的完全竞争不过姬安的香皂铺。姬安的香皂没降多少价,现在基础香型增加到六种,一块卖八贯,多种药用功能皂则在二十到五十贯之间。
姬安的铺子已经做成了老字号。一则的确是货比别家更好,二则京中都知道这是天子的买卖。因此不缺钱的人家还是会来这里买,连带着肥皂都能有稳定销量。
不过要说到姬安公开得最多的方子,还是各种食谱。从蛋糕、油条这些小食,到各种菜系的名菜,京中从路边摊子到食肆酒楼,家家都在将那些食谱发扬光大。
姬安闻到香味,看看天色,对上官钧说:“我们去百味食肆吧,我想它家的麻婆豆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