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青豆小说>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 第170章 受灾 江南受灾两路恢复生产的规划(第3页)

第170章 受灾 江南受灾两路恢复生产的规划(第3页)

吕绅皱眉道:“抵了粮税,明年万一粮不足……”

姬安:“怎会呢,只有两路而已。这两路今年的粮税必然是全免,明年最差也不过是和今年一样罢了。”

吕绅:“可若是明年还有别的地方也……”

受灾减产——不过这话不吉利,他就没有说完。

姬安:“明年预计可在江南四路推广新稻种,产量提升,粮税也会有增收。总不会四路都那么倒霉吧。”

这话的确不好接,吕绅想了想,然后看向尚书左仆射唐武:“陛下要把河关的收成都当粮种留下,臣以为,还是得户部细算过。”

姬安点头道:“那是自然,让户部抓紧出计划。另外,回头我再找奥多塞聊一聊,让他给乃洛国王写封信,尽量多换一些粮回来。”

这个姬安先前也提过,换粮的东西都是出自姬安的后宫和少府,相当于这部分粮食是姬安私人购买,和外臣没有关系。天子仁慈,愿意自掏钱包贴补百姓,宰相们只有高兴的。

唐武看吕绅问完,接话说出自己的问题:“敢问陛下,以菜籽充粮税,是准备只实施一年,还是今后皆是如此?江南另外四路,明年冬可也要推广冬油菜,又是否允许充粮税?”

姬安:“不急,明年秋收时看看情况,再议论后面的。”

唐武再问:“陛下可有想过,若有人家种不出东西,偿还不上的可能。”

姬安:“贷出种子之时,也要对借贷人进行审核,判断其有能力种植才会贷。若有地却无力种植,可牵线寻佃户,三方定契再贷。若是中途有变故造成无力还贷,如此次水患这样的天灾,可不用还。

“若是个人原因还不上,暂收其田地于朝廷,优先让其租种,其次也是寻佃户三方定契。哪一年还清所贷,哪一年可归还其田地。期间禁止私下买卖,只可卖与朝廷;若发生田地继承,便更改相应的归还对象。”

姬安的想法很简单,若是还不上,就把地给朝廷,另找人来种。只要地在,总有能还上的一天。同时地在朝廷手中,也避免了被士绅兼并过去,被收地的人家就有能拿得回地的希望。

唐武沉思片刻,一边观察姬安和上官钧的神色,一边犹豫着说:“陛下的想法听起来是很好,只怕执行之时会有偏差。”

他说得比较委婉,姬安其实也明白。

顾虑的点有两个:一是下面会不会假借“还不上”而强抢百姓的地,二是这些收回到朝廷手中的地会不会“莫名其妙”就不见了。

对此,姬安也想不到什么很好的办法,但面上没有显露出来,只说:“关于回收田地这部分,暂时先由农学署管理。我想,应该不会有很多才对。”

只要地到不了地方府衙手上,没有利益可图,想来也不会有人往这方面动什么歪心思。

姬安:“诸位爱卿想想可还有什么漏洞,今日便将细则议定下来。总之先试一试,出现什么问题还可以及时弥补。”

他的决心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上官钧虽一言未发,但看态度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众宰相自知此事已成定局,也就跟着一同集思广益,今天的会议时间就尤其长一些。

所有事情议完,姬安留了刘叔圭下来。

刘叔圭刚才就已经有心理准备,此时先向姬安笑道:“陛下可是需要臣跑一趟江南,为陛下送那冬油菜的种子。”

姬安也是一笑:“叔圭通透。而且,我听二郎说,你长于后勤调度,这回就交由你来统筹两路转运司。”

只从称呼上就能听出,这话说得甚是亲密。

刘叔圭颇有些受宠若惊地站起身,对姬安和上官钧作揖道:“臣必不负陛下与大司马所托。”

上官钧抬手示意他坐,却是说:“运种子不如你自己走更快速方便。还是你尽量多跑,让陛下直接将种子送到各县。”

姬安愣了下:“好多地方呢,叔圭一个人跑得过来吗?”

上官钧解释道:“州县是按户数划分。江南鱼米之乡,丁口稠密,州县的范围就比别处小。而且水道纵横,行船方便,叔圭又是枢密院的人,可以征调水师的快速船只。规划一下,未必跑不过来。”

刘叔圭会意,接话道:“臣一会儿就做规划,今日之内呈报给陛下与大司马,明日便能出发。”

姬安欣慰地点点头:“好,辛苦你了。待你回京,我必重赏。”

○●

姬安在宫里为江南两路的水患头疼,城郊皇庄上却是一派喜气洋洋。

原先的几场雨还让李震士担心过几日,但秋分之后一直是艳阳高照,他就彻彻底底放下心来。

进入秋收,他干脆不回京了,直接住到皇庄上,每日都到田间亲自盯着各处收割。甚至每一样都自己跟着上手收一收,亲自体会种植手册中讲述的要点。

今日轮到收红薯,先是农学署的庄户们下地试收。

第一窝红薯被挖出来之时,数量与个头都引得众人惊呼连连。

“八个!竟然一串真有这么多!”

“而且每只个头还不小,都要赶上萝卜了!”

众人当中只有留下的几人先前见过块状种子,虽然书上有描述,但亲眼见到的冲击力还是很大。连他们都如此吃惊,更别提因为去河关而没赶上看种子的那些人。

李震士简直双眼放光。

他走过去,弯身拿起一个在手中掂一掂,忍不住惊道:“很实!”

随即直起身,放眼望向三亩红薯地,心中大致算算,心跳都禁不住开始加快。

不过他很快又压下兴奋,在心里自语道——这是良田,关键还要看砂壤那边能产多少。

想到这里,李震士都有些等不及,招呼上几个人,带着他们快步向砂壤地赶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