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何氏说:“你懂个屁,自古以来妻妾是不能同房的,因为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两个公的或者两个母的在一块,一定会掐架,弄得鸡飞狗跳,全家不安。
家里有个淑芬,已经够必成受的了,再加上梨花,必成早晚还不精尽人亡?”
李太辉问:“那你说,把梨花安排在哪儿?”
必成娘想了想了说:“把她安排在咱们家的祠堂里,好吃好喝供着,等孩子生下来,出了满月以后,再让梨花回来。”
李太辉也觉得两个儿媳妇不能住一块。
两女共事一夫的事情不稀罕,可住一块算个什么道理?家里的房间根本不够用,最后点点头说:“行,就按你说的办。”
就这样,第二天李何氏就为梨花收拾好了被窝,让儿媳妇搬进了李家的祠堂里。
李家的祠堂已经有差不多40多年的历史了。
当初李太辉随着父亲隐居磨盘山的时候,李家是大富户,那时候富人家是流行修祠堂的。
所谓的祠堂就是家庙,逢年过节的时候用来祭拜祖先用的。
这种家庙只有富人能修得起,穷人是修不起的,也就是李太辉家才有能力修家庙。
这座家庙修建在磨盘村的村南,依山傍水,当初非常的宏伟,雕梁画栋,神龛上摆满了李家几代祖先的灵位。
可惜文革的时候家庙被造反派给砸了,里面祖先的灵牌也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虽然荒废了很久,但总算是李家的老房子。
李何氏把家庙里外打扫了一遍,贴上了崭新的窗户纸,又找人垒砌了院墙,安装了房门,一座新宅院就算建好了,十分的坚固。梨花住进去以后感到很舒适。
为了让梨花把孩子顺利生下来,李何氏亲自担任了护工,为儿媳妇端茶送水,下厨做饭,照顾得很体贴。
梨花搬进来的第一天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这里比李家的祖屋清净多了,而且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磨盘山,空气清新。
李何氏非常不好意思,羞愧地说:“孩子,委屈你了,让你住在这儿太简陋了,等你生完孩子以后咱再回家。”
梨花却笑笑说:“娘,遮风挡雨的比俺娘家强多了,以后俺就不走了,就住这儿吧,这里就是俺的家,那边就靠着淑芬姐了。以后必成愿意来,俺欢迎,不愿意来,俺也不责怪。俺……等他。”
梨花说的是实话,李家祠堂虽然破败,但是十分的坚固,全部是石头砌成,上面的大梁和瓦片坚固耐用,能抵抗百年不遇的大地震。
当初祖公公李青堂修建的时候,耗费了巨资,比李家的祖屋还费心思,也异常的华丽,你找遍磨盘村,也找不到比李家祠堂更加坚固耐用的房子了。
看到梨花这么懂事,李何氏的眼角湿湿的,感叹儿子的幸运,娶了两个温良贤淑貌美如花的媳妇,真是祖宗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从此以后,梨花就在李家祠堂住了下来,她自己也想不到,这一住就是20多年……直到孩子生下来的那天……儿子被野狼叼走……十年以后失而复得,也没有离开。
从此以后李必成开始两头跑,初一,初三,初五,逢单日子的时候住梨花这边,初二,初四,初六,逢双日子的时候住淑芬那边,每个月的十五休息一天,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怕梨花孤单,也为了怕村里流氓闲汉趁虚而入,李必成把自己的猎狗阿黄一并拉进了祠堂里,为梨花作伴。
李必成的这条狗不是一般的狗,是一条纯种的藏獒,狮子一样,凶猛异常,也通人性,对主人非常的忠诚。
三年前,李太辉去过一次大漠,在返回家的路边,捡起了骨瘦如柴饿得半死的阿黄。
那时候阿黄瘦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眼睛都睁不开了,只有进的气没有出的气,眼看性命不保。
李太辉知道,这条小狗因为生病,被主人遗弃了,就上去抱住了它。
李太辉可是相狗的行家,一眼就看出这东西非常的厉害,它不应该叫做狗,应该叫做獒。
獒狗的职责就是逮狼,维护村子和牛羊的安全。
这可是个好东西,一旦救活简直可以震撼整座磨盘山。只要獒狗仰头一吼,十里地之内的狼全都会吓得屎尿齐流,浑身战栗。
李太辉从大漠回来的时候,就把阿黄拉回家,并且找邢先生医治,邢先生一副药下去,阿黄就康复了,变得龙精虎猛,非常的有精神。
再后来阿黄慢慢长大,跟李必成成了最好的朋友,李必成每天喂它,并且训练它翻身扑咬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