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青豆小说>风月渡我 > 5060(第28页)

5060(第28页)

南城和港岛戏剧院都给她发来了offer,尤其是港岛戏剧院,开出的薪金高昂,甚至主动提出可以为她在港岛落户,提供住宅和出行工具。

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offer。

温如琢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在她看来,越甜蜜的东西越令人害怕,在港岛开出如此丰厚的薪金,必然是因为得了某个人的授意。

这是周思珩挽留她的试探。

而离开港岛的那一天她已经言明,所有的爱和恨终止,他们绝不再纠缠。

回到南城那一天,段梅英亲自来为她接风洗尘,还有剧团的其他几个小姐妹一起。

也是在这一刻,温如琢忽然有了一种故地重游的不真实感,段梅英两鬓已经有微微白发,她没再刻意染黑,而是坦然地面对时光的流逝。

一起聚会的几个朋友,有的仍然在戏曲行业深耕,有的已经转行,还有一两个结婚生子,孩子下个月恰好满月。

只是三年过去了而已,大家却好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同学笑吟吟地夸她:“三年没见,你倒是没什么变化,好像比之前更漂亮了。”

“我见过你的表演,从你第一场我就开始看,我记得第一场戏在巴黎,你们是义务表演吧?当时台下观众都没有多少,真是太不容易了。”

是啊,一开始在巴黎,戏剧的受众范围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华人。

她把戏曲改编为法文版,受到了一些守旧派的冲击,他们开始抵制她的戏,一时间,陷入一个艰难的境地。

后来某一天,她受到梁暄妍的启发,不收一张门票开始以免费表演的噱头吸引这些老牌观众来看,终于令他们消去成见,自发宣传。

这些年,温如琢行走在各个舞台,偶尔她也会单独排练一些古典舞蹈发在自己的ins上,收到广泛好评,而这,也成为了支撑她在巴黎举办舞台的经费支撑。

“我记得你有个头部粉丝吧,你一发照片就给你哐哐赞赏,看头像应该是个可爱的女孩子,我看你回国,她ip跟着也变了,难不成也是中国人?”

温如琢摇摇头,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这位粉丝的具体信息。

只是有一次,她和某个公益组织一起发动对残障儿童的救助工作,她发了一则ins,问是否有志同道合的粉丝愿意和她一起。

这位粉丝不语,只是一味砸钱。

事后她把一些捐赠证书和照片发过去表示感谢。

半晌,这位粉丝发来消息:「有没有你的照片?」

温如琢以为她是要查验这次活动的真实性,她没有自拍的习惯,但幸好同行的人拍了几张她的照片,她发过去,只收到对方一个冷淡的“嗯”。

随后是更疯狂的砸钱。

在她看来,这位女粉丝是个言语冷淡,但在行动上,对公益非常狂热的热血青年。

中午简短的聚餐完毕,温如琢恰好接到了南城大学的面谈电话。

段梅英开车送她去,顺便关心她感情生活。

人上了年纪总是喜欢催促,温如琢苦笑着摇摇头,直言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段梅英皱着眉头道:“你都二十八了,还没想法吗?”

“我认识好几个年龄和你合适的,回头周末有空见见。”

“周末我可能要去戏剧院看看,这事回头再谈吧。”温如琢打开车门飞速下车,笑着打哈哈,“预祝我今天面试顺利吧。”

面试比想象中的要顺利,除了在最后签完合同以后发生了一个不算愉快的小插曲。

校长助理温声告诉她:“温小姐,我们学校有联合培养的项目,凡是在我们学校新入职的老师,都需要参加为期3-5年的定向培养。”

刚刚谈合约之前,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温如琢微微皱起眉头问:“去哪儿?”

“港岛。”

“那不可以。”她立刻拒绝。

“为什么呢?港岛要比南城发达许多,在那里我们有专项的房补车补,很多新老师选择我们南城都是因为这个项目。”

校长助理有点不理解地看着她:“是您对港岛有什么特殊的说法吗?”

“签合同之前,您并没有和我说有这项培养,我想,我应该有权利拒绝。”

“合同上写了。”校长助理指着最下面一行极小的字说,“合同履行期间,乙方有权利为教学工作到各个地区学校进行学习参观。”

被资本家摆了一道。

温如琢冷着脸问:“毁约要赔偿多少钱?”

“何必上升到这一步,如果您实在不愿意,呆着三五个月有了新老师我们就把您换回来。”校长助理劝她,“港大不差的,有了这段经历回来以后直接升职称,何乐而不为呢。”

“新来的老师基本都是奔着这个项目,我以为您也是,这才没特意说。”

回去以后温如琢找段梅英问了一下情况。

段梅英说这个项目是这几年才有的,南城这两年发展尚可,南城大学作为城市代表,也拥有了更充足的资金,于是自然而然就有了这个吸引生源的政策。

听起来,是她多想了。

思虑再三,温如琢还是答应了这份工作。

她站在路边望着远方,眼前似乎出现了维多利亚一望无际的海湾,那是繁华如昼的港岛,是金子造就的一片难忘港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