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青豆小说>退亲嫁瘸夫后,农门假千金带飞全家 > 第164章 动作(第1页)

第164章 动作(第1页)

京中的事,牵扯了许多人,有些不站队的臣工都称病在家不上朝了。

这样过了一阵子。

虽然表面上看风平浪静的,但裹进这风云变幻之中的人,都知道在平静的水面也难掩朝堂之上的沉沉暗涌。

太医院连夜值守,御医轮番开方。内务府却传出消息,说皇上原本就有些老年病,左膝时而冷,夜不能寐。如今这一场风寒,更是雪上加霜,可无一人敢说皇上到底是如何了。

朝中诸臣各怀心思。有老臣上疏言太子可暂代早朝,但皇帝只留下一句批示——“静养数日,毋庸惊动。”

可这“毋庸惊动”,在许多耳中,却是另一种意味。

二皇子君之珩闻讯后第一时间入宫探病,出来时却神色冷淡,甚至有人在昭阳宫前看见他拂袖而去,言语不敬,叫嚣“陛下迟暮,耳不聪目不明,连臣子孰忠孰奸都看不清。”

三皇子君之潼则在户部尚书家设宴,宴请京中几位清贵子弟,说是旧友聚会,但谁都知他素日冷清,不轻易广交朋友,如今这般殷勤,实非寻常。

五皇子更是悄悄去了镇南侯府,镇南侯曾是先帝心腹,如今虽然致仕,却仍有三万兵权在外地驻扎,朝廷每年军饷有一成由其推荐人经手。五皇子此去,引得内务府几位掌事暗中记录在案。

而翰林院中的宗辞,原本每日只是随皇上读书,温文静谧,却突然被调去参与“南方水利归档案整理”一案,表面是借用其才学,实则是进入内阁外文馆辅助机要资料编撰。

宗辞接到旨意时,只是略微皱了皱眉,心里却有了数。他知这是太子殿下的信任,也知道——风向正在变化。

是夜,宫中御膳房关闭得比往常早,一队御前侍卫自乾清宫调往东宫门外,暗哨三重,动静极大。

而在京城西郊的净月庵,东宫太子却安静地坐在檀香缭绕的小佛堂中,低头听一位老僧讲经。他手中转着一枚祖母绿的佛珠,眼底深沉如渊。

“师父,”太子忽然开口,眼神里是祈盼,也有信任,“这世上,是非难断,果因难分。若一人执权,是福是祸?”

老僧抬头看了他一眼,“若能守正,是福。若偏私,是祸。”

太子一笑,敛眉不语,转身出了佛堂,披上风裘,望着夜色中的皇城,低声自语:“只是怕,有人不容我守正。”

京中茶肆酒楼本就多,最爱谈的便是宫闱朝政。自从皇上抱恙消息传开,各处更是流言四起。

“听说了么,五皇子要去边军巡视!”

“我听说,三皇子打算去宗正寺挂个虚职,和礼部大人走得紧呢!”

“我倒是听说,太子……也许要被废?”

这话一出,茶馆中众人皆惊,一个年纪较长的老书生放下茶盏,冷哼一声:“妄言!太子仁厚端谨,如何能废?”

“哎呀你别激动,我就是听说!听说啊!”

但这种“听说”,往往是最容易生根的土壤。

更有甚者,有百姓在酒后胡言,说“如今太子温吞无能,倒是二皇子更有帝王之气”。言语传进锦衣卫耳中,当夜便被请去诏狱问话。

而宗辞则在那夜接到一封来自户部的密信。

“宗大人,南方漕运账目有异,年初军粮一批去向不明,原押粮官员昨夜坠马身亡,特请查验。”

署名是户部侍郎冯湛,乃太子派系中较为稳重之人。

宗辞望着那墨迹未干的“请查验”三字,轻轻吸了口气。他知这一趟,已不只是账本纸张那般简单了。

与此同时,洛云京的新茶铺生意极好,街坊邻里甚至有贵女慕名而来,但她心头却不轻松。

近日总有陌生面孔在附近徘徊,不像寻常顾客,也不像小贼。

她让陈明悄悄去查,对方竟是从建安候府那边来的……

洛云京心中已有不安。

她知道,这场风暴,终究会席卷每一个人。

京城南郊的延熹园,一座隐秘宅邸中烛火未灭。

二皇子君之珩背手立于中堂,正听一位中年男子低声禀报。

“王爷,户部那笔军粮的事被宗辞盯上了。冯湛似乎也插了手。”

君之珩冷哼,眼里全是不屑,“冯湛不过是太子耳边狗奴罢了。至于宗辞……他不过是个寒门书生,以为中了个探花,便可搅动朝局?”

“可他现在在内阁文馆抄录机要……”

“让他抄。”二皇子眸色如刃,“我要的,是让他自己抄出自己想不到的死路。”

那人一愣,随即低头:“属下明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