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青豆小说>云的归途是故乡 > 第177章 冰渊之争(第1页)

第177章 冰渊之争(第1页)

北极极夜的黑暗如浓稠的墨汁,将观测站裹得严严实实。王晓东盯着地质雷达传回的最新数据,屏幕上那道深不见底的断层裂缝,像一道狰狞的伤疤横亘在稀土矿脉之上。“这断层带活动频率比预估高o,”总工程师摘下安全帽,额头上的汗在零下oc的环境里瞬间结冰,“常规开采方式一旦触动,整个冰架都可能崩塌。”

会议室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李维民将平板电脑推过来,国际新闻头条赫然写着:《北极稀土:人类共同遗产不容践踏》,配图是西南省破冰船在冰原作业的画面。“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联合二十七个国家声明,要求我们小时内停工。”他顿了顿,“更麻烦的是,国内部分专家也联名上书,建议暂缓项目。”

王晓东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出规律的哒哒声。他想起女儿在视频里的话:“爸爸,电视上说北极在‘烧’,你们的机器会不会让它更疼?”“通知省委常委紧急会议,”他突然起身,军大衣扫过桌角的保温杯,“再联系李大山,让老榕树村的乡亲们准备准备——这次,我们要打一场硬仗。”

省委会议室内,争论声此起彼伏。“现在全球舆论一边倒,我们不能硬来!”一位常委拍着文件,“生态风险和国际压力必须慎重考虑!”

“那清洁能源战略怎么办?”王晓东调出能源供需预测图,红色的需求曲线几乎垂直攀升,“三年后,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因稀土短缺停摆,这才是真正的灾难!”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滇南矿区的‘绿色开采’、非洲项目的安保危机,哪一次不是绝境中闯出来的?”

罗卫国敲了敲会议桌:“晓东,你说怎么破局?”

“第一,组建顶尖地质专家组,小时内拿出断层带安全开采方案;第二,”王晓东展开一份名单,“邀请国际环保组织、媒体代表实地考察,用事实打破谣言;第三……”他看向杨刚,“让‘北极课堂’走进全国中小学,听听孩子们的声音。”

老榕树村的祠堂里,李大山举着大喇叭:“乡亲们,王省长需要咱们!会画画的婆娘、懂机械的后生,都给我集合!”当晚,祠堂里挤满了人。张铁匠带着徒弟搬来打铁的家伙,阿婆们把晒干的艾草、姜片塞进编织袋,孩子们举着连夜画的“保护北极”手抄报。

“让那些老外看看,咱们中国人不是破坏者!”李大山将一捆麻绳甩在桌上,“我这条老命,当年跟着王省长建光伏站就豁出去过,这次也不含糊!”

此时的北极,暴风雪正以每秒o米的度肆虐。王晓东裹着厚重的防寒服,在冰面上艰难前行。纳米机器人在他脚边闪烁蓝光,自动修复着被狂风撕裂的防护网。“王省长,专家组提出用磁悬浮开采技术!”技术员顶着风雪大喊,“但需要滇南矿区的导材料!”

“立刻联系李维民,启动紧急运输通道!”王晓东的睫毛结满冰霜,护目镜后的眼神却异常明亮。他掏出卫星电话,拨通老榕树村的号码:“大山叔,能不能动村民,帮忙把导材料护送到机场?”

“放心!”李大山的声音震得听筒嗡嗡响,“我带着全村壮劳力,就是扛,也要把材料扛到飞机上!”

与此同时,国际舆论战进入白热化。某西方媒体布纪录片,用特效模拟出北极冰盖崩塌的恐怖场景,片尾大字幕写着:《中国开采,地球之殇》。王晓东看到视频时,正在给地质专家递姜汤。他冷笑一声:“通知宣传部,我们也拍个纪录片——就叫《守护北极的中国人》。”

拍摄团队跟着科考队员深入一线。镜头里,工程师们在零下oc的实验室反复调试设备,睫毛上的冰晶随着动作簌簌掉落;李大山带着村民组成的“后勤队”,用传统工艺搭建防风雪帐篷;老猎户张长弓跪在冰面上,用自制的探测仪寻找冰层裂缝。

当“北极课堂”走进北京某小学时,屏幕里的王晓东正在给孩子们展示纳米机器人。“叔叔,这个小机器真的能修复冰面吗?”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举着话筒。

“当然!”王晓东蹲下身子,护目镜上的雾气模糊了视线,“你们看,它就像给北极贴上了创可贴。但真正的守护者,”他指向镜头外,“是所有关心地球的人。”

小时的最后通牒来临前,国际环保组织代表团抵达北极。当他们看到纳米机器人自动填充冰缝、磁悬浮开采设备零震动作业时,会长林岚的手微微颤抖:“这简直是奇迹……”

然而,危机并未解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突然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对北极稀土开采进行全球公投。王晓东连夜飞往日内瓦,登机前收到女儿的视频:“爸爸,我们班同学都投票支持你!这是我们画的加油海报!”画面里,几十个孩子举着画满彩虹和清洁能源符号的纸张,齐声喊着“王叔叔加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联合国会议厅内,各国代表争论不休。“北极属于全人类,中国无权私自开采!”某国代表拍着桌子。

“那请问,”王晓东举起一份数据报告,“当贵国的新能源汽车因稀土短缺停在港口时,是否也考虑过‘人类共同利益’?”他切换投影画面,展示西南省的清洁能源成果:氢能公交车穿梭在青山绿水间,光伏板阵列与草原牧场和谐共生,“我们不是在掠夺,而是在寻找展与保护的平衡点。”

会议陷入僵局时,王晓东突然播放了一段视频。老榕树村的孩子们站在村口,身后是崭新的氢能校车。“叔叔阿姨们,”带头的小男孩有些紧张,“北极是地球的帽子,我们想保护它。但没有稀土,我们就没有干净的汽车、明亮的路灯……”孩子们清澈的声音回荡在大厅,不少代表红了眼眶。

最终,会议达成共识:成立北极资源联合开委员会,由中国主导制定生态友好型开采标准。消息传回北极,观测站爆出雷鸣般的欢呼。王晓东站在冰原上,看着纳米机器人编织出的防护网在极光下闪烁,仿佛一条璀璨的银河落在人间。

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某国际矿业巨头暗中资助反华组织,在北极周边国家煽动抗议活动。更危险的是,极端组织扬言要破坏开采设施。王晓东握着李维民递来的情报,目光坚定:“通知国安部门,加强安保;联系外交部,揭露幕后黑手。”他转身望向忙碌的科研人员,“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稀土矿脉,更是人类的未来。”

深夜,王晓东的卫星电话响起。李大山的声音带着笑意:“王省长,村里的娃娃们给北极熊做了小房子,等春天来了,就能送到北极去!”

王晓东望着窗外的极光,想起女儿画作里戴着科学家帽子的北极熊。“告诉孩子们,”他声音哽咽,“北极的春天,一定会来。”

而此刻,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阴谋者们正在策划更大的行动。暗网上,一份名为“北极风暴”的计划悄然流传,目标直指西南省的北极开采项目。暴风雪中的极夜,似乎永远藏着未知的危机,但王晓东和他的团队,早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喜欢云的归途是故乡请大家收藏:dududu云的归途是故乡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