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青豆小说>云的归途是故乡 > 第118集 时代交响(第3页)

第118集 时代交响(第3页)

手机在裤兜震动,是李丽玔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餐桌上摆着小悠亲手做的草莓蛋糕,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便签“等爸爸回家”。王晓东刚要回复,林振国抱着一摞资料撞开办公室门:“王省长!山区板栗滞销,农户的囤货都快霉了!”

深夜十一点,泥泞的山道上,王晓东的皮鞋陷进泥坑,他索性甩掉鞋子,赤脚踩在冰凉的泥浆里。握住老农布满裂口的手时,对方粗糙的掌心传来的温度烫得他眼眶酸:“大爷,我们联系了冷链车,明天一早来收。”说着,他摸出手机,打开直播软件:“现在,我就带大家看看咱们的板栗有多新鲜!”

镜头前,王晓东举着带泥的板栗,雨水顺着梢滴在脸上:“买十斤送五斤,再送咱们山区的野生蜂蜜!”直播间人数从几十飙升到上万,弹幕里“省长接地气”“支持山区”的留言刷个不停。身旁的村干部递来毛巾,他摆摆手,沙哑着嗓子继续吆喝,直到最后一箱板栗被抢购一空。

“全省好物节”开幕那天,王晓东正给参观者介绍智能农业设备,突然被撞了个趔趄。低头一看,小悠抱着会唱歌的机器人仰头冲他笑,梢还沾着蛋糕屑:“爸爸!我和妈妈偷偷来的!”李丽玔跟在后面,嗔怪地递来润喉糖:“嗓子都哑成这样了,就不能让别人上?”

王晓东揽过妻女的肩膀,看着展厅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远处大屏幕上跳动着节节攀升的销售数据:“你看,小悠画里的笑脸,不都成真了吗?”

三个月后的清晨,阳光穿透云层洒进办公室。王晓东翻着农户寄来的感谢信,信里夹着晒干的板栗花。手机屏幕亮起,小悠来新画——画中他站在讲台上,李丽玔围着围裙递来热茶,而小悠坐在云朵形状的汽车里,车顶插着写有“爸爸厉害”的小红旗。

“全省好物节”的热潮还未退去,新的挑战已悄然来临。一天,王晓东正在会议室听取关于数字经济展的汇报,突然收到消息,隔壁省份出台了更具吸引力的招商政策,不少原本有意向投资本省的企业开始动摇。

“王省长,这可怎么办?”苏晴神色焦急,“我们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展势头,不能就这么被打压下去。”王建国也皱着眉头说:“那帮人就是在跟我们抢饭碗,咱们得想个厉害的招!”

王晓东沉思片刻,说道:“我们不能盲目跟风。召集专家学者,还有企业代表,开个头脑风暴会,我们要找到独属于我们省的核心竞争力。”

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有人提议利用本省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数字文化产业;有人提出加强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王晓东认真倾听每一个建议,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

与此同时,家庭生活也在悄然生变化。一天晚上,王晓东难得准时回家,现小悠正在书桌前忙碌。“爸爸,你看!”小悠兴奋地展示自己的新作品,“我设计了一款智能书包,能自动整理书本,还能提醒我写作业。”

李丽玔笑着说:“小悠最近对科技可着迷了,天天念叨着要像爸爸一样,做对大家有用的事情。”看着女儿充满憧憬的眼神,王晓东心中满是欣慰,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王晓东的推动下,全省成立了数字文化产业展专班,重点挖掘本省的非遗文化,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展示;与多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创新成果转化。

然而,转型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传统企业对新兴产业持怀疑态度,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升级。在一次企业座谈会上,一位老企业家直言不讳:“王省长,我们干了一辈子传统行业,现在要转型,风险太大了,我们心里没底啊。”

王晓东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哥,我理解你的顾虑。但时代在展,不转型就会被淘汰。我们会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大家平稳过渡。而且,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相互融合,创造更大的价值。”

为了打消企业的顾虑,王晓东带领团队深入企业调研,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转型方案。他还组织企业代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让大家亲眼看到转型带来的巨大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省的展逐渐呈现出新的活力。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内,一批批充满创意的作品不断涌现;传统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在一次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王晓东看着台下充满信心的企业家们,感慨地说:“我们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但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创新驱动,让我们的省份在展的浪潮中始终保持领先。”

会议结束后,王晓东回到家,小悠迫不及待地拉着他来到客厅:“爸爸,我参加了学校的科技比赛,得了第一名!”看着女儿手中的奖状,王晓东紧紧地抱住她:“小悠真棒!爸爸希望你以后能成为真正的科技小达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温馨而宁静。王晓东知道,在推动全省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的挑战等待着他,但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当全省展势头一片向好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打破了平静。山区多处道路被冲毁,刚建成的农产品冷链仓库进水,大量货物受损。王晓东接到消息后,连夜驱车赶往受灾现场。车灯划破雨幕,照见路边倾倒的树木和湍急的水流,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在受灾最严重的村子里,王晓东踩着泥泞的道路,查看受损情况。一位农户蹲在被淹的农田旁痛哭:“王省长,我的庄稼全完了,这可怎么活啊!”王晓东蹲下身,拍着他的肩膀安慰:“老哥,别慌,我们会想办法。政府给你们准备了每亩oo元的青苗补偿,还会免费提供种子和化肥,帮大家抢种补种。”他转头对随行人员下令:“立刻调配物资,组织抢修队,优先恢复交通和电力;同时启动‘农户重建贷’,无抵押、低利息,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消息传回省城,企业界人心惶惶。在紧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一位食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焦虑地说:“原料供应断了,我们的生产线也要停了,这损失谁来承担?”王晓东神色凝重,翻开手中的文件:“我们制定了‘企业纾困十条’。先,对受灾企业免征三个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其次,省财政设立o亿元专项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帮助企业从银行获得最高ooo万元的低息贷款;另外,对于转型生产救灾急需物资的企业,给予每台设备o的购置补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借此机会完善供应链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家庭里也弥漫着担忧的氛围。小悠看着电视里的灾情报道,眼泪汪汪地问李丽玔:“妈妈,爸爸在那边会不会有危险?”李丽玔搂着女儿,轻声说:“爸爸是去帮助大家的,他会保护好自己。我们在家为爸爸加油,好不好?”小悠懂事地点点头,拿起画笔,画了一幅爸爸带领大家重建家园的画。

在王晓东的指挥下,全省上下迅行动起来。交通部门日夜抢修道路,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灾后复产,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捐赠物资、提供就业岗位。王晓东每天辗转于各个受灾点,嗓子喊哑了,衣服也总是湿漉漉的,但他始终坚守在一线。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数字文化产业的展遭遇技术瓶颈,原本计划推出的虚拟非遗体验项目,因技术不成熟无法按时上线。林振国带着研团队找到王晓东,满脸沮丧:“王省长,我们试了很多次,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合作方已经在催了。”

王晓东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召集了一场特别的研讨会。他邀请了高校教授、科技企业高管和一线技术人员,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我们不仅要敢于突破,还要用政策激创新活力。”王晓东说着,展示了新制定的“数字文化创新扶持政策”:“对参与技术攻关的企业,给予实际研费用o的加计扣除;对成功落地的创新项目,按其产生经济效益的给予奖励;另外,我们会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免费开放政府掌握的非遗数字资源库。或许可以尝试和国外顶尖团队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经过多方协调,王晓东促成了本省企业与国外知名科技公司的合作。在联合研过程中,他经常到实验室了解进展,和技术人员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有一次,他现一个关键问题,当场打电话联系相关专家,一直沟通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虚拟非遗体验项目终于成功上线,一推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吸引了大量游客。看到项目取得成功,研团队的成员激动地说:“要不是王省长一直鼓励和支持,还有这些实打实的政策扶持,我们根本坚持不下来。”

灾后重建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当王晓东再次来到那个受灾的村子时,崭新的道路、整齐的农田呈现在眼前。那位曾经痛哭的农户拉着他的手,热泪盈眶:“王省长,多亏了您,我们的日子又有盼头了!贷款很快就批下来了,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

回到家,小悠兴奋地扑进王晓东怀里,举起自己的画作:“爸爸,你看我画的!你是大英雄!”王晓东抱起女儿,看着墙上女儿的画作,心中满是温暖和自豪。窗外,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上,新的展篇章正在徐徐展开。

李丽玔靠在王晓东的肩膀上,阳光洒在两人身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王晓东知道,在时代的浪潮中,他和李丽玔将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为这片热爱的土地,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喜欢云的归途是故乡请大家收藏:dududu云的归途是故乡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