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不早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文武百官面露苦笑离去,心中暗想梁王该不会给陛下吃了什么迷魂汤?
朱高煦这边也是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宴会结束后拉着朱高燧一起回家狂饮。皇宫御膳虽佳,到底没吃个尽兴,回来正好接着填饱肚子。
"真是不公平啊!越来越看不惯老爹那态度!"朱高煦喝了一大口酒愤恨说道,"啥好事都轮不到咱们头上,全都给他小子占了。我看不如早去找个偏远点的地方就藩得了。"
朱高燧听了也只能无奈叹息,安慰几句劝兄长放宽心。可朱高煦哪能咽得下这口气?怒意仍在心头翻滚不止。
朱高煦醉意醺醺,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他朱高焱能姓朱,我也一样姓朱!"
"他是陛下生的,我同样也是陛下生的……他是梁王,可我还是汉王呢!"
"凭什么事事都被那小家伙抢在前头?古人说得好,不怕贫穷,就怕不公平,懂不懂?"
"若说到出关征战,风餐露宿,哪次不是我冲锋在前?"
"战鼓一响,父亲命我向东我就向东,叫我向西便向西,还能要怎样?"
"最后连父亲的一个笑脸都得不到!"
对此,朱高燧只能深有感触地点头,但也急忙提醒道:“二哥,请您消消气!"
"你以为王府里没父亲的眼线吗?"
等朱高煦重新坐下后,朱高燧才继续说道:“你说的我都明白,可又能如何呢?"
"谁叫你比不上人家会讨父亲欢心,长得乖巧可爱呢?"
"我们兄弟四个,也就咱们俩混得最不如意……算了,喝酒吧,喝醉了就什么都不用想了。"
就在朱氏两兄弟彻夜痛饮时,太子府中气氛倒是相对平和。
书屋内灯火昏黄摇曳,朱高炽与杨士奇对坐,面前各一杯香茗。
"殿下,今晚陛下突然加封梁王一事,您怎么看待?"杨士奇首先发问,眼见储君如此淡定,他担心若是自己再不启齿,二人可能会熬到天亮。
朱高炽先点头后又摇头:“能怎么看?就这么看着呗!"
"父亲任性一辈子了,做儿子的哪里管得了?只要他高兴就好。"
杨士奇踌躇再三,终于皱眉道:“殿下,微臣有一句不知当讲不当讲的话。"
"此地并无外人,能说你就说,不用顾忌。"朱高炽漫然一瞥窗外,装作毫无关心。
"微臣觉得陛下此次举动实在过分胡闹!"
"梁王虽聪慧早熟,终究不过是八岁的孩童,怎能一下子就委以主事重任?"
话音落地,杨士奇细细打量太子神色,然而却毫无所获。
他继续补充:“三位亲王返回京城之前,据说京城曾收到一封绝密情报,未经内阁直达陛下御览。"
"殿下,您看,陛下这次特别提拔梁王是否与此相关?"
朱高炽轻轻拍拍腹部的赘肉,向后仰靠在椅背上,尽管面容瞬息间略有动摇,很快又回归原先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杨阁老,皇上做事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咱们只需做好分内的事情就成,其余的就不要过多操心了吧。"
此时此刻,夜色如水般凉爽,一轮明月悬挂天际,他沉浸在短暂的惬意之中,心中却不经泛起些许波澜。
朱高炽向来是个知足随缘之人,对于汉王及其他势力的挑衅排挤从不在意。
不管外界多么汹涌变幻,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人生哲学——别人强任由他们强,就如同清风掠过山岗;别人霸道也随他们横,好似明月辉映大江;至于他人恶劣手段,自有上天评判是非……这就是这位太子殿下秉持的生活态度。
即便可以辞去太子之位退隐闲居,享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乐趣,他亦无怨尤悔恨。
只是作为一位父亲,他认为有义务为后代谋得安稳坦途……宫廷风云瞬息万变,时不我待,是该重新振作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