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青豆小说>假千金回村种田,真豪门痛悔发颠 > 第117章 蒸笼里的螃蟹(第1页)

第117章 蒸笼里的螃蟹(第1页)

杨书桦的快抖id叫“杨树林”,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外号,没什么歧义,就因为他名字莫名让人联想到很多树,同学们就给他起了这个外号。

杨书桦自己也挺喜欢这个外号的,于是很多平台起id时他都会用杨树林这个名字。

他在夏芜视频下面评论,很多网友顺着他评论翻到他的账号,杨书桦无聊的被村里大娘议论的视频莫名多了几百条评论,很多人都问他村里的事情。

杨沟村对外人来说就像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幻境,很多人都好奇幻境里的生活,就像夏芜把公司取名为桃源,对许多人来说,这里的生活就是他们心里的桃源。

不用远离故乡,不用一个人单枪匹马到车水马龙的钢铁城市中打拼,霓虹灯里映照的是办公楼永不熄灭的灯,这里只有数不尽的疲惫,没有外婆温暖的掌心。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呢。

可在杨沟村,他们不仅不用离开家乡,还能有很好的生活,打工人都希望有的五险一金,以及还不错的薪水,劳作与闲暇兼并。

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没法回答这些好奇的人心中的疑问,于是杨书桦这个与他们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就成了他们好奇心的宣泄口。

有人问杨书桦多大了,怎么会想着回老家,难道不怕吗?

杨书桦一开始还一条条回复,但无论他怎么回复,网友们的问题总是越来越多。

他说自己一开始回老家也是迫不得已,外面工作不顺心,想着回家休息一段时间,顺理成章在夏夏那里干兼职,没想到给干成正经工作了。

他说的很简单,网友们的问题层出不穷,问他辞职的时候攒了多少钱,问他辞职后家里人的反应,问他会不会迷茫……

杨书桦陷入沉思,他从评论里这些和他年纪相仿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熟悉的焦虑和迷茫。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呢?

仔细想想,一个孩子从出生就开始被催赶着成长,从翻身长牙坐爬走跑开始,家长开始焦虑,孩子会不会慢人一步,三岁时,小孩开始上幼儿园,六岁上小学,十二岁读初中,接下来是高中、大学,大学毕业后担心找不到好工作,还要继续考研,考博……

如果按照这个流程走,从三岁开始读书,要读到三十岁。

在读书之余,年纪到了还要考虑成家,找对象,结婚,生孩子,哦对了,其中还有没有车房存款就没法成家生孩子的支线,现在的年轻人比上一代更有责任感,他们想给自己的孩子好的,弥补自己没有拥有的遗憾。

所以一切都想做到最好,从出生开始就要比别人做的更好,读书也要不落人后,许多考上大学,顺利毕业的年轻人,其实已经胜过很多人了。

但当他们毕业后,现年少时的理想只能困宥于现实,他们和万万千千个大学毕业生没什么两样,找一份说好是朝九晚五五险一金双休的工作,结果却被资本家拖着,找各种理由克扣他们应有的权利。

以为换个工作岗位会好点,结果下一个还是这样。

社会的毒打比什么都让人长记性,钢铁的城市关闭霓虹灯后,露出冰冷的寒芒。

累,真的很累。

读书的学生累,上班的大人累,大家就像是被关在蒸笼里不断挣扎的螃蟹,懵懂着在还没察觉到炭火的时候,就已经被蒸熟了。

一天有二十四小时,每小时都有人因为压力和焦虑选择伤害自己,螃蟹在蒸笼里找不到出路,人在社会之中,也很难逃过主流思想的裹挟,跳出蒸笼,跳到溪流里做个无忧无虑的螃蟹。

如果真跳出来了,蒸笼里的螃蟹反而会觉得它们是异类。

所以每天在网上喊着讨厌,讨厌上班的人很多,但真正敢离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人很少。

大家都是人,吃穿住行都要钱,不工作哪来的钱?

找家里人要?笑话,能被家庭托举的年轻人,他们就不会有这些主流焦虑了。

世界上更多的是杨书桦这样的年轻人,考个一般般的大学,学个一般般的专业,长相平平,性格泯然众人,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主角。

高度达的互联网会放大这种焦虑。

每个人都在网上秀人生里难得的一点甜,就像是蒸笼里的螃蟹咬一口姜丝,骗自己吃点东西就会好一样。

但外人不会知道。

外人只会觉得,为什么别人的人生总比自己的好。

焦虑是会传染的。

杨书桦没辞职时,办公室里的同事都焦虑,有些人在城市里买车买房,似乎比起他们这些租房党更有归属感,但每个月沉重的贷款让他们更加不敢辞职,表面上在比车比房比孩子比对象,实际上就是内心焦虑的另一种宣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