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音坐下道:“是我任性了,阿礼带回去那么多人,我想着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没想到外面这么乱,抱歉,给谢大少添麻烦了。”
“这倒是没有,你们……还打算买人吗?”
裴言礼解释道:“阿音提醒我,只买一个村子的人不合适,他们都很团结,万一有什么坏心思,我们村儿就该遭殃了。
所以我想再选一批人,互相制衡。”
谢传壁很意外,“楚娘子真是聪慧,还懂制衡之道?”
楚清音装傻:“这不是正常的道理吗?主家不会想看到长工们团结一心的,不然怎么管束他们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暂时倒是没什么问题,我也是提前防范了。”
“楚娘子考虑的非常对,阿礼,真是好福气,娶个好妻子。”
裴言礼暗暗得意,他也是这么想的,很多人说他吃软饭,听媳妇儿的话,老婆奴,没有男子的威风,他却觉得,那些人都是嫉妒,赤裸裸的嫉妒,他若是真的听进去了,才是傻子呢。
谢传壁眼底闪过几分满意之色,她能过得幸福就好。
第一次见到楚清音,谢传壁就有种说不出的情绪,她这么小的年纪,不该为了生活殚精竭力,撑起一个家。
幸好裴言礼成长起来了,不然这姑娘这么辛苦,怪让人心疼的。
谢传壁倒是没什么坏心思,只是把楚清音当个小妹妹看了,对她的聪慧和活泼很是欣赏,加上弟弟那个不着调儿的传回来的消息,更让他觉得楚清音是个不错的姑娘。
对裴言礼顺手拉扯几下,他也能带给自己足够的惊喜,谢传壁也乐意跟他们家来往了,也算是回报他们照顾自家弟弟的情分了。
“说正事儿吧,外面乱,城里也不安生,粮食已经涨了十倍了,我虽然囤积了不少粮食,可只够自己吃的,想要做些什么,也是有心无力。”
楚清音问道:“朝廷没有准备的吗?没有常平仓吗?”
“何为常平仓?”
楚清音懊恼,说错了呀,很快有了解释:“就是官府的存粮,可以平衡粮价啊。
粮商涨价,是因为粮食短缺,若是有官府的粮食流入到了市场,就能打击他们不能涨价了。
这就是官府的责任了,要不然官府收去的那么多粮税,干嘛去了?
都上交给国库,那国库也盛不下啊。”
谢传壁眼神闪烁,他倒是没想到这么多,“楚娘子,可否仔细说说这个常平仓的事情?”
“这个……”
楚清音看了裴言礼一眼,要说的吗?
他点点头:“大少爷是少有的仁义之人,心怀天下,若是没什么忌讳,你就仔细说说吧。”
楚清音:“这个,也没什么不好说的,我只是从一本古书上偶尔看到的,那个作者很有趣,没有写什么大道理,就是讲一些商战故事。”
“商战?”
“对啊,商场如战场,我看谢大少也不是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实人,你也管着很多铺子,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啊。
同行竞争,官府压榨,管理底下人,账目盘查,经商可是一门大学问,不是大家觉得,低价进货高价卖出去那么简单,那只是个杂货铺子,不是真正的经商。”
谢传壁点头:“楚娘子说的对,日后会和你多多请教,今日就说说如何平衡粮价之事吧。
若是能把县城的粮价平定下来,楚娘子可是功德无量了。”
楚清音有些不好意思:“我哪儿有那么大本事呢?可不敢当的,咱就说这粮食吧,肯定是不缺的,只是不在官府手里,就在大地主,粮商们手里了,他们攥着粮食,趁机赚取高额的利润,为了钱,不顾无数难民和百姓们饿死,这是的国难财了,是损阴德的……”
楚清音脸色认真起来,讲了几个经典的古代平衡粮价的案例,谢传壁和裴言礼都听着入神,原来地方的粮价稳定,有这么多门道呢。
“可惜,谢大少不是县太爷,不然的话你可以趁着事情没有彻底崩坏,还能挽回了。”
“现在还不上最坏吗?”
楚清音叹息一声,她是学过历史的,别说古代,就是近代民国时期那些电影,就看的人触目惊心的呀,这才哪儿到哪儿?
人吃人的时候还没有大范围爆呢,不过她想起来的时候没有看到尸体,难道……